寧夏5年內將建百所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
近日,自治區教育廳等十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從“校內科學教育提質行動”“科學教師能力提升行動”“百千萬科普專項行動”“科教育苗提質行動”“數字助推科普提質行動”等方面,系統部署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
意見提出,以學校科學教育為主陣地,以特色活動為牽引,充分發揮校外科學教育作用,構建校內校外協同推進的科學教育機制,通過3至5年的努力,全面提升全區中小學生整體科學素養。
意見要求,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開齊開足中小學科學課程及相關學科課程,構建“國家必修課程+拓展課、社團課、課后服務、課外實踐”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強化年級學段有機銜接,體現綜合性、實踐性、科學性,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同時,將教輔書納入監管體系。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改進和強化實驗教學,注重利用先進教育技術彌補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擁有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的狀況。各中小學要配備1名由校領導或聘任專家學者擔任的科學副校長、至少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各小學要逐步實現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用3至5年時間,在全區建成100所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形成布局合理、特色多樣的科學教育體系,引領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意見強調,統籌動員區內外科普類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活動室、流動科技館、社區科技館、企業成果展示館、高校開放式實驗室、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等科普陣地面向學生開放,打造“校外第二課堂”,積極組織開展科普研學體驗活動。動員各類優質科普教育資源及科普活動走進中小學校,促進科普與中小學基礎學科、科學課深度融合。開展百名院士專家進校園、科普知識進萬家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提升家長科普意識和學生科學素養。推動各級主要媒體所屬新媒體平台開設科學教育專欄,加大對科學教育的宣傳引導力度,激勵中小學生樹立科技報國遠大志向。
意見要求,嚴格科學類競賽項目管理,加強統籌和監管,指導競賽組織方規范競賽活動。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等項目,搭建學生成長平台,發現有潛質的學生,鼓勵引導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建強寧夏智慧教育平台,推動科學教育數字資源庫建設,匯聚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科技館等社會資源,完善覆蓋中小學各版本教材的科學教育課程資源,探索建立菜單式、自助型資源應用機制,豐富科學教育數字資源的有效供給。定期對青少年科學素質進行分析研判,及時宣傳工作進展和成果,提高人民群眾感知度、認可度。 (記者 高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