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破解引黃灌區麥后復種油葵關鍵技術難題

日前,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向日葵銀川綜合試驗站組織區內專家,對引黃灌區水肥一體化春麥后復種油葵永寧縣李俊鎮寧化村示范區復種的油葵進行了實收測產,畝產油葵籽粒207.27公斤。這是繼2021年向日葵試驗站在銀北地區示范推廣春麥后復種油葵以來,連續3年復種油葵又一次畝產突破了200公斤。“這表明寧夏引黃灌區春小麥收獲后完全可以種植油葵,實現了一年兩茬,一茬保糧,一茬增油。”12月4日,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向日葵銀川綜合試驗站站長王平說。
寧夏引黃灌區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推廣麥后復種油葵的種植模式。然而,長期以來,麥后復種油葵一直採用漫灌方式,這種方式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麥后播種油葵的墒情不好掌握。傳統方式是在麥收前灌一次“麥黃水”,但時機很難把握——灌早了,由於7月份氣溫較高,水分蒸發快,麥田很快變干,麥收后土壤墒情不佳,不利於復種油葵的播種﹔灌晚了,麥田太濕,影響麥收機械作業,延長了整地時間,推遲了復種油葵的播種,加之天氣影響,導致油葵不能完全成熟,產量降低,效益不理想。
向日葵銀川綜合試驗示范推廣的“麥后復種油葵水肥一體化技術”,該技術無需灌“麥黃水”,麥收后利用機械立即清理田間麥秸,隨后利用施肥、旋耕、鋪帶和播種一體機,一次性完成施基肥、旋耕、鋪滴灌帶和油葵播種,能夠做到頭天收小麥,第二天或第三天就完成復種油葵的播種,且在播種當天立即滴灌,確保了復種油葵的土壤水分,大幅縮短了播種時間,延長了復種油葵的生育期,徹底解決了引黃灌區麥后復種油葵土壤墒情差,播種不及時等“卡脖子”問題。
近年來,這一技術先后在平羅縣、惠農區和永寧縣李俊鎮等多地示范推廣,推廣面積佔寧夏引黃灌區麥后復種油葵總面積的15%。示范區麥后復種的油葵播種后出苗率高、苗齊苗全、成熟一致、品質好、產量高,畝均可收獲約500公斤小麥和200公斤油葵,小麥、油葵兩茬共收入2800元以上,實現了保糧、增油、增收的目的。目前,這一種植技術在引黃灌區已逐漸被廣大種植戶認可,下一步寧夏將加大推廣力度。(記者 馬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