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人民日報看寧夏

“中國是綠色經濟的推動者和踐行者”

記者 張 文
2023年12月05日09: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為促進國際社會深入了解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情況,以“戈壁灘上的葡萄酒產業”為主題的“駐華使節地方行”活動日前在寧夏舉行。來自加納、保加利亞、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的駐華使節、外交官和外國地方政府駐華機構代表走進賀蘭山,走入風格各異的葡萄酒庄,感受中國綠色發展的勃勃生機。

規模產業,惠民增收

每年11月,賀蘭山釀酒葡萄種植區的數十萬畝葡萄樹迎來“冬眠”——已經干枯的葡萄藤蔓被埋進土裡,以防凍傷,待到來年春天,再從土壤中重新挖出,上架、綁扎。“這附近村子裡,幾乎家家戶戶的工作都和葡萄相關。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在葡萄園打理葡萄藤。”在一處葡萄園,務工的村民王利群向客人們介紹。

寧夏有近40年的葡萄酒釀造歷史。葡萄酒產業每年為當地農民提供工作崗位超過13萬個,農民收入中約1/3來自葡萄酒產業。

“葡萄酒產業幫助民眾增加收入,效果很不錯。”走進一座酒庄的銷售展示間,經過培訓的當地村民正通過手機直播帶貨,這一幕讓保加利亞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約爾達諾夫格外感興趣。他表示,葡萄酒行業的發展能有效提高從業者收入水平,提升民眾福祉。

近年來,寧夏葡萄酒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僅寧夏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就達58.3萬畝,佔全國約1/3,酒庄228家,年產葡萄酒約1.3億瓶。當地把葡萄酒產業作為一大特色優勢產業,堅持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深度融合。

如今,在黃河水的滋養、賀蘭山的呵護下,葡萄酒產業已成為寧夏的一張對外名片。加納駐華大使溫弗雷德·哈蒙德表示,希望中國繼續拓展國際市場,讓更多人品嘗到中國產葡萄酒,也讓這一產業帶來的紅利能回饋更多民眾。

綠色經濟,促進生態

在寧夏銀川市郊區的一座酒庄,由礦區廢棄石頭筑成的酒庄建筑吸引了客人們駐足、拍照。讓大家好奇的是,這樣一座酒庄竟然建在一片廢棄礦坑之上。

這是寧夏依靠發展葡萄酒產業進一步筑牢生態屏障的縮影。在葡萄園“深溝淺種”的種植方式和節水灌溉技術助力下,當地35萬畝荒灘變成了綠洲,曾經的廢棄礦坑變成了生態酒庄,葡萄園區變成了攔蓄工程,實現了葡萄酒與生態修復、環境保護、污染治理有機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是綠色經濟的推動者和踐行者。”日本自治體國際化協會北京事務所所長近鬆茂弘表示,中國把荒涼的戈壁灘變成綠色寶地,還生產出優質葡萄酒,這是綠色發展的奇跡。

此次寧夏行,外國客人們對中國經濟綠色、蓬勃、可持續發展有了更多直觀感受,葡萄酒產業背后是天更藍、水更清的生態成就。

“中國對生態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溫弗雷德·哈蒙德表示,“作為一名生態學家和農業學家,我會把中國經驗帶回加納。如果有人想尋找綠色發展方面的投資合作伙伴,我一定會推薦中國。礦坑治理,防沙治沙的麥草方格,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這裡有太多故事值得向世界講述。”

文旅融合,未來可期

隨著葡萄酒產業的快速發展,葡萄酒庄成了游客到訪寧夏的必選之地。

“在賀蘭山,每一座酒庄都如同一座寶藏值得探訪。”德國駐華大使館食品和農業參贊鄧菲表示,中國葡萄酒產業的文旅融合做得很出色,成功的經驗可供德國借鑒。

“希望通過組織有關葡萄酒鑒賞、旅游活動及召開研討會等形式,提高澳中兩國消費者的認知和興趣,為兩國葡萄酒行業的文旅融合打造共同的旅行路線。”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樊思明表示。

以“綠”生“金”、文旅融合的發展方向,正指引著寧夏葡萄酒產業走上更高效的發展道路。統計顯示,目前寧夏酒庄已有近半具備旅游接待功能,其中不乏4A級景區酒庄。在多個酒庄,旅游業帶動的葡萄酒銷售額佔銷售總額一半以上。

“有的酒庄是中國園林式風格,有的將古代建筑風格與當地文化融為一體,有的是純白色線性結構,有的又與連綿起伏的賀蘭山融為一體,真是各有特色、百看不厭。”日本宮城縣大連事務所所長小野光規表示,真想在這裡多待幾天,進一步體驗中國文旅融合的魅力。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3日 第 03 版)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