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社區居民的煩心事解決了
星火社區“紅管家”和居民們在嘮嗑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58號樓左牆的坑已經好多年了,每次下雨水就往裡灌。”“202號樓的化糞池堵了,味道大得每次都得掩鼻跑著過……”石嘴山市惠農區北街(中街)街道辦事處星火社區召開的“紅馬扎”鄰裡議事會上,網格員和居民你一言我一語倒著“苦水”。
始建於20世紀末的星火社區共有5棟樓,1棟樓就是1個小區。
因年久失修,小區下水堵塞、給水不暢、道路破損等現象嚴重,這些“老大難”成為困擾居民多年的煩心事,群眾改造呼聲強烈。
202號樓30多戶住戶共用一個水表,無法區分各自的用水量,經協商后每戶每人均攤水費52.8元,但在收費過程中,人口少的家庭水費很難收全。
積攢多年的矛盾越來越深,怎麼破?纏繞的心結越勒越緊,怎麼解?
星火社區堅持“黨建引領、融合共建”的理念,把社區治理與老舊小區改造深度融合,邀請多部門先后召開6次協商議事會,拓展“陽光17議”議事作用,實施“紅管家”管理小區事務的運作模式,由老黨員、志願者、網格員等組成的30余名“紅管家”活躍在百姓中,發動群眾積極配合老舊小區改造方進駐5個小區。
天然氣管道佔用居民院子怎麼走?門樓裂縫怎麼補?方便座椅安在哪個位置……改造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居民和“紅管家”及時發現、共同協商、當場解決,對於解決不了的難點問題及時協調上級部門解決。
“不光要改,還要改得讓老百姓滿意。”6月26日,星火社區黨支部書記丁風瓊說。
經過居民和社區不斷協商,37號樓電表箱外露、258號樓下水走向等積攢多年的難點痛點問題也一一得到解決。
如今,星火社區改造工程已完工。老人們在院子裡新修的方便座椅上晒著太陽嘮著嗑,下班回家的居民將車停到安裝了視頻監控的車棚裡,水表分表入戶后,居民主動補交了水費……
“小區變化太大了!改到我們的心坎裡了。”家住37號樓80歲的石明林老人說。
惠農區作為寧夏的老工業基地,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遺留下來大量老舊樓房和獨棟家屬樓,基礎設施老化、歷史遺留問題復雜、群眾自治能力缺失,逐漸演變為“三無”小區,成為社區治理中的盲點、痛點、難點。
針對“物業進駐難,小區無人管”的困境,惠農區探索出“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協商共治”的“紅色物業”治理新模式,培育出不同類型的“紅管家”,讓一個個老舊小區實現美麗嬗變。
“我們堅持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抓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各社區用接地氣的方式開辟了‘黨群同心苑’‘紅管家議事廳’‘板凳會’等有效的協商議事平台,在輕鬆愉悅的氛圍裡讓老百姓暢所欲言。”惠農區民政局負責人說。
將居民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以議題形式提交社區,組織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共建單位等六方協商主體討論協商,小區“改什麼、建什麼,怎麼改、怎麼建”都由居民說了算,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讓社區治理變成大家的事。
通過民主協商,惠農區先后處理解決問題200余個,不僅調動了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記者 李 良 見習記者 張適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設家鄉
- 楊宏杰 自治區團代表、自治區青年講師團成員 石嘴山市委組織部選調生 大武口區星海鎮挂職副鎮長 星海鎮棗香村村書記助理 2021年,他以選調生的身份挂職棗香村村書記助理 兩年來,他親歷了村民生活的巨變 而這 正是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村裡 他與村干部一起實施了“魚菜共生”綜合種養項目 使之成為300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動能 他堅信,產業的發展是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一環 既要懷有空杯的心態去學習,更要發揮自身優勢 去謀劃和肩負起力所能及的工作 才能撐起產業發展的一片天 當他發現村裡很多家長不重視教育 孩子們的學習習慣較差時 楊宏杰在村小學開設公益講座 發動高校在校生和畢業生作嘉賓老師 取名“清棗講堂” 吸引了不少優秀青年慕名加入講師團 與此同時,創辦了“星海講師團” 組織青年到轄區移民中小學進行宣講 用自身的經歷勉勵更多孩子 用知識改變命運 回想起 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后 楊宏杰毅然決然選擇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基層選調生 他堅定且相信這是一條正確的路 他認為 鄉村真正實現振興 需要更多人才 廣大青年走向農村,不僅可以解決青年人就業問題 還可以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擴充“人才庫”“智囊團”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就是要到西北地區、到農村去 用自己的所學回報社會,建設家鄉 “我在基層所親歷的故事,此時此刻還在中國千千萬萬的農村裡發生著 我們要在田間地頭埋頭苦干,用智慧和汗水建功新時代” 出品方:人民網寧夏頻道 支持單位:共青團寧夏區委.…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