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激活“人才引擎” 賦能鄉村振興

2023年06月05日09:28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和源頭活水,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去年6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強化鄉村人才政策供給,健全完善人才引進、培養、管理、使用、激勵機制,構建“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引導各類人才向鄉村一線集結,為建設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全區現有鄉村振興人才245443人,“三農”領域擁有“塞上英才”8人,“塞上農業專家”60人,享受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6人,青年拔尖人才61人,青年科技托舉人才35人,全國“十佳農民”2人。

突出固本強基,培育鄉村振興生力軍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類人才來書寫。為用好人才“引”“育”“留”,為鄉村振興注入“活水”,助力鄉村振興,自治區建立了鄉村振興“領導包抓+專班推進”工作機制,成立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專班,全面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工作。

“自從評上農民高級農藝師副高職稱后,我就能與外單位的教授、研究員‘對等’開展合作。”寧夏嘉禾花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姚愛兵說,以前同外單位合作還要去高校或科研院所找個專家“挂名”撐門面。

寧夏培育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發揮職稱“指揮棒”作用,貫徹自治區《關於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的若干措施》,對科技、教育、衛生等人才下沉服務提供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傾斜支持,推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職稱評審機制,激發基層專技人員干事熱情。固原市為1082名基層專技人才評定“雙定向”職稱,為1732名長期在基層工作已評未聘專技人才解決聘任問題。

與此同時,自治區出台基層工資待遇優厚、選拔使用優先、生活條件優待“三優”政策,全區4.85萬名鄉鎮干部年人均增資1.1萬元。近兩年,全區落實中央財政資金6260萬元用於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及服務保障等工作。開展評先選優活動,對優秀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農村實用人才等進行表彰獎勵,2022年,全區評選青年拔尖人才12名,入選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名單5名,“神農青年英才”1名,激勵引導鄉村各類人才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突出“產才”融合,打造鄉村振興主力軍

火龍果、檸檬等瓜果蔬菜清香馥郁,果實在枝頭搖曳,這是位於中衛市沙坡頭區鎮羅鎮鎮羅村一處永久性蔬菜基地溫棚內的場景。

得益於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的培訓,基地“主人”季媛媛不僅實現了增收增產,還拓展了新媒體渠道銷售思路。

舉行培訓班,正是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助推鄉村人才振興的生動實踐。

“輸血”還須“造血”,引才更須育才。自治區農業農村部門構建以政府主導、部門主管、農廣校為主體,職業院校和農技推廣機構為補充,市場主體有序參與的“一主多元”培育體系。全區建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89個、“田間學校”152所,推行“公益機構+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民”培養模式,分層次開展養殖技能培訓1.28萬人次、農業技能培訓1.69萬人次、高素質農民培訓1.8萬人次,培養農村實用人才14.08萬人,培育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120余人。加快農業生產經營人才培育,培養新型農業經營型人才1.66萬人,引導“田秀才”“土專家”等創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5家、專業合作社6358家、家庭農場15093家。

同時,自治區著眼“六特”產業發展,聚合60名專家人才,組建5個專家服務指導團,“零距離”指導產業發展、服務農民群眾。開展“三百三千”農業科技推廣行動,組織專家服務組73個、農業專業技術人員430人,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主推技術123項、綠色技術16項,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122個,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超95%,幫助解決生產發展中遇到的實際難題。

突出黨組織堡壘,培養鄉村振興儲備軍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

寧夏農業農村部門貫徹黨管人才原則,著力儲備治理人才,發揮黨組織凝魂聚力作用,突出“關鍵少數”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健全從鄉鎮事業單位人員、事業編警務人員和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的常態機制。

深化農村“兩個帶頭人”工程,大力培養儲備村黨組織和致富帶頭人,全區農村致富帶頭人達22530名,持續帶動34萬群眾發展生產、增收致富。推動兩個帶頭人雙向融合,全區致富帶頭人中黨員佔比達42%,“二合一”帶頭人1205人,佔村黨組織書記總數的55%。全面推行“導師幫帶制”,擇優選拔思路活、能力強的導師2636名,聯系幫帶對象3939名,確定118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薄弱的幫帶對象,引導幫帶對象圍繞產業基礎和村情實際,找准路子發展產業,推動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從發展種植養殖業、開辦農家樂,到成為非遺傳承人、發展農村電商,再到開發鄉村旅游、創辦小微企業……返鄉入鄉就業創業成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選擇,永寧縣閩寧鎮玉海村是個移民村,黨支部書記李小龍,便是其中之一。

在一家上市企業工作的李小龍,2022年放棄了年薪40多萬元的工作反哺家鄉。回鄉后,他利用自身會管理、善經營的優勢,帶領大家嘗試種瓜果蔬菜,走出了一條“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共富聯合發展路子。通過帶著能人干、引領群眾種、聯合企業銷,直接拉動村集體經濟收入由原來的100萬元增長至146萬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8000元。

成績的背后仍存在問題和不足。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在調研中了解到,目前寧夏鄉村人才隊伍結構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需要、鄉村人才聚集能力與鄉村產業發展的需求、鄉村人才培養方式與建設“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的要求、鄉村人才作用發揮與帶動發展的定位均有一定差距。

“把人才作為‘源頭活水’,多措並舉‘引智下鄉’,為人才干事創業和實現自身價值提供機會和條件,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內在活力。”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寧夏將繼續加快建設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推動鄉村振興走在西部前列,始終把人才放在首要位置,以建設一支高素質鄉村人才隊伍為突破口,打好“引育留用”組合拳,激勵引導各類人才“上山下鄉”,打破鄉村人才瓶頸,強化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支撐作用。(記者 張 瑛)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