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人民日報看寧夏

“點煤成金” 惟有創新

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高質量發展紀實

記者 李增輝 彭 飛 張 文 尹雙紅
2023年05月15日10: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寶豐1GW智能光伏電站。

工人檢查設備運行情況。

寶豐能源裝置區。

經過整治,石槽村煤礦採空區變成綠地。

這裡曾是茫茫荒灘戈壁,如今已成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

20年,從無到有、由小到大,一座現代化工業新城拔地而起。

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以下簡稱寧東)。

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20億元。2022年,全國643家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排名第五,連續5年入圍全國十強。

今天的寧東,成為寧夏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產值近2000億元的化工園區、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

於一窮二白中奮起,在披荊斬棘中奮進。

“在我國西部建設這樣一個能源化工基地,特別是建設一個目前世界上單體規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具有戰略意義。”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來到寧東。2008年,他也曾踏上這塊熱土。撫今追昔,習近平總書記即興講話,聲音充滿了力量:

“我的心情也很激動,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大廈在一磚一瓦地建起來。”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發出來去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總書記熱情洋溢的話語,感染了現場每個人,更鼓舞和激勵著億萬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實現偉大夢想。

站在新的起點上,寧東乘勢而上,開啟二次創業和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靠煤吃煤”到“點煤成金”

在“寧東會客廳”,存放著一塊烏黑發亮的煤炭樣本。

這是擁有“煤中之王”美譽的“太西煤”,因品質優良而被列為寧夏五寶之一。

因煤而建、因煤而興。寧東20年,實質就是如何“玩轉”這塊能燃燒的“石頭”。

由於煤炭儲量豐富,歷史上的寧夏“靠煤吃煤”、粗放發展,但隨著產能過剩、盈利下滑,煤炭產業一度成了“燙手山芋”。

如何更好挖掘煤炭的經濟價值,打造更強勁的工業引擎?

向現代煤化工領域進軍!

攻克現代煤化工這塊高地,將助力寧夏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之路。

拉長煤炭產業鏈,讓煤炭就地轉化,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將推動寧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快高質量發展。

2003年,寧夏決定舉全區之力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並將其確立為自治區“一號工程”。

藍圖由此鋪展。

然而,困難比預想的還要多。

“那個時候,掰著幾個手指頭都能把所有項目數過來。”回憶創業初期的艱辛,田彥虎頗為感慨。作為寧東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他見証了寧東的成長壯大。

那時候,產業集聚尚未形成,同類產品競爭激烈,價格一降再降,效益上不去。

如何形成獨特優勢,贏得市場競爭?

局部問題,往往要從全局中尋找答案。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關於發展的重要論斷。

“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走老路,去消耗資源,去污染環境,難以為繼”“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新發展理念成為引領發展的“指揮棒”、破解難題的“金鑰匙”。

思想之光照亮航程,寧東掀起新的建設熱潮。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論斷,在寧東得到生動呈現。

2013年9月,神華寧煤煤制油示范項目開工。該項目年產400萬噸,全球單套裝置最大。

2016年12月,項目建成投產。寧東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蝶變邁出關鍵一步。

習近平總書記對項目建成投產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必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今天,煤制油產品愈發精細,不僅能產出高端潤滑油、食品蠟等,還能作為航空航天燃料使用。

以前按噸賣煤炭,現在按克賣煤化工產品。新時代以來,從挖煤賣煤、以煤發電到煤制油化工,再到拓展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寧東華麗轉身,實現了從“地下”到“地上”、從“黑”到“白”、從“白”到“彩”的產業三級跳。

2020年12月3日, 嫦娥五號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表面成功展開,驚艷太空。這面紅旗不僅能抵御月球表面惡劣環境,還能保証不褪色、不串色、不變形。

誰能想到,制作紅旗的基礎材料之一——高性能芳綸纖維,竟是以黝黑的煤炭為原料加工而成。生產這種材料的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寧東的骨干企業之一。

聚焦“煤頭化尾”,將煤“吃干榨淨”,產品附加值呈幾何級數增長。今天的寧東,正著力打造煤制油、高性能纖維等八大細分產業鏈和高端產業集群,著力培育清潔能源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向產業更高端邁進。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一路走來,寧東人真切體會到,“點煤成金”,惟有創新!

談起煤化工,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黑”:地是黑的,天是灰的,甚至連空氣中都彌漫著燒焦的味道。

但走進寧東,感受到的卻是干淨、整潔、清新。

如何擺脫“黑色印象”,凸顯“綠色主題”?

“如果把寧夏比作一套房子,那麼我們毫無疑問就是最容易產生油煙的廚房。”對環保面臨的壓力,寧東人並不諱言。

把高污染的標簽撕下來!把高能耗的印象扭過來!寧東人有一股倔勁、拼勁。

“盡管我們是工業園區,但在環境方面的指標完全參照城市建設標准。”談及污染防治,管委會生態環境局二級調研員劉浩說:“空氣自動監測站,我們就建在煙囪邊上。”

2014年,寧夏第二條電力外送通道項目向有關部門報批,寧東提出將火電排放標准對接國家最新“超低排放”標准,一度引起“能否實現”的質疑。管委會將最新標准納入新建火電項目環評。2016年,基地所有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從設定更嚴格的環評標准,到嚴厲查處環境違法案件﹔從出台獎補政策為企業環保改造和技術升級提供支持,到鼓勵應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新技術推動節能減排……一系列有力舉措,打造出綠色低碳發展的“寧東樣本”。2022年,寧東環境空氣質量地級市排名全區第三,水環境質量排名全區第一,固廢資源化利用率達59%。

新時代10年,寧東變化滄海桑田,源自矢志不移的艱苦奮斗,更源於新發展理念撬動的深層變革。

“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不斷擴大我國在煤炭加工轉化領域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寧東未來指明了方向。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寧東今天讓世人矚目,明天有無限可能。

“安全生產是民生大事,一絲一毫不能放鬆”

安全是“1”,發展是“0”,有了前面這個“1”,后面的“0”才能成立。

在寧東,看到、聽到最多的詞之一,就是“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

如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是寧東高質量發展繞不過去的命題。

化工產業天然具有一定風險。但另一方面,它又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塑料、橡膠、油漆、藥品、服裝……生活中,化工產品無處不在。同時,它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既關乎經濟發展和社會就業,也和產業鏈下游的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度相關。

當許多東部化工企業選擇到欠發達地區“安家”,在帶來項目、資金、就業的同時,也引發一些質疑:化工企業污染大、安全性低,對欠發達地區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田彥虎說:“‘十三五’時期,寧東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就在於抓住了東部產業轉移的機遇。”

產業梯度轉移符合經濟規律,有利於區域協調發展,但承接產業絕不意味著“撿到籃裡都是菜”。

在安全、環保、能耗等方面提高門檻,明確技術改造升級要求,變被動接受為主動選擇,最后留下的,才是好企業、好項目。

“‘傻大黑粗’我們不會要,安全管理能力跟不上的更不行。”管委會招商局職員徐淵浩說:“因為不符合要求,我們擋出去的百億項目比引進來的還多。”

化工產業轉移絕不意味著“事故轉移”“污染轉移”。隻有牢牢守住安全生產、生態保護的底線,加強技術改造升級,才能形成雙贏乃至多贏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生產是民生大事,一絲一毫不能放鬆”“始終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覺”。寧東人時刻銘記在心。

面對安全風險,技術能力是第一道閘口。

寧東距離黃河僅30公裡,如何守護黃河流域水安全,是一道必答題。

近年來,寧東大力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重復利用等節水技術,鼓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將尾水廢水處理后實現資源化利用。特別是基地內的現代煤化工產業區,建成國內技術領先的化工廢水及礦井水處理裝置。

安全生產也是管出來的,嚴格的管理、完善的制度是重要保障。

“我們要求所有企業都提供一張圖,包括所有裝置、原料、產品的位置和儲存,以備應急時使用,確保採取的措施安全、有效。”談及安全生產,管委會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馬儀宏說。

從劃定安全控制線、修訂“禁限控”目錄、完成園區深度風險評估,到開展化工和危化企業“帶病運行”等專項整治,再到強化隊伍建設……一系列有力舉措,織密安全網、筑牢安全牆,把安全生產融入園區每個細節。

常態化開展各類應急演練,開展“安全生產月”“煤礦安全警示周”等活動,組織高層次安全管理人員前往國內知名高校進行培訓……寧東創新方法和手段,不斷提升安全意識。

夯實安全地基的寧東,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得更穩、走得更遠。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

十多名工人擼起袖子、目光灼灼,在荒原上揮汗如雨、辛勤勞動……走進寧東“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主題教室,一面鮮紅的浮雕震撼人心。

短短20年,寧東奇跡的背后,凝結著多少奮斗者的汗水,蘊藏著怎樣的精神密碼?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東考察時指出“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這是寧東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已經成為寧東人自覺踐行的座右銘,為寧東在新征程上開拓創新、拼搏進取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

20年來,寧東人始終錨定奮斗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一棒又一棒接力奔跑。

在這裡,那種攻堅克難的勇氣令人震撼。

在煤制油項目廠區,回想當年煤制油項目建設中的情景,最多時有3萬名工人同時施工﹔為了創新突破,大家發揚拼搏精神,全力攻堅克難﹔有的工人堅守一線,連續60天不回家……

哪有什麼“一夜功成”,其實都是“百煉成鋼”。

今天的寧東,盡管早已走過創業階段的艱辛,但新的戰斗還在繼續。

“再干一個二十年!”寧東人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動容。

“剛到寧東,才20多歲,隻見一片黃土、溝壑很深,我不知道自己在這裡能發揮什麼作用。”管委會自然資源局職員韓韋深有感觸:“今天,看到園區的道路、管廊,很有成就感。我們也隨著寧東一起成長,把青春獻給了這片熱土。”

“已經有半年多沒回家了。”談及遠在江蘇的家,蘇利(寧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常誠表示:“怎麼會不想家,但實在走不開,這邊工作太多,需要我堅守。”

從沖鋒一線的黨員干部,到兢兢業業的產業工人﹔從努力拼搏的企業家,到刻苦鑽研的技術人員……無私奉獻的勞動者,是寧東最可愛的人。

寧東的今天,源自無數人的奉獻﹔寧東的明天,還要在奉獻中前行。

在這裡,那種積極作為的擔當令人欽佩。

一家當地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須在晚8點前遞交材料,但要先在政務服務中心完成股東變更登記手續。眼看就要到下班時間,企業自己內部程序都還沒走完,怎麼辦?

政務服務中心立即啟動“延時服務”。“什麼時候解決完問題什麼時候下班。”中心負責人的一席話,給企業吃下定心丸。

“親而有度”,加強自我約束﹔“清而有為”,以高效服務鍛造“寧東速度”“寧東效率”……

寧東干部深知,好項目是寧東發展的生命線,好企業是寧東高質量發展的本錢,企業家是寧東的寶貴財富,為他們辦實事、解難題,就是真正的擔當作為,就能為發展增添更多活力。

在這裡,那種敢闖敢試的勁頭令人贊嘆。

在排污權、用能權等“六權”改革中先行先試、創新突破、開題破局﹔在全區率先推行多評合一、全程代辦、証照分離、預審代辦等“放管服”改革舉措﹔出台“寧東創新20條”政策,激勵企業開展創新活動﹔建立以崗位管理為核心的人事管理體系,推動二次創業和高質量發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敢為人先、敢闖敢干,寧東全力推進改革創新。

俯瞰寧東,曾經的採煤沉陷區,一塊塊光伏板整齊排列在起伏的大地上,猶如一片藍色海洋,蔚為壯觀。

煤制油項目廠區,“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幾個紅色大字熠熠生輝,催人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靠實干創造了輝煌的過去,還要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鏗鏘的話語,照亮了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5日   第 06 版)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