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百萬元村“煉”成記

2023年01月30日09:34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這個春節,永寧縣閩寧鎮玉海村的蘇玉龍過得忙碌又開心,每隔兩三天,從他棚裡採摘的普羅旺斯西紅柿就會被輾轉運送到銀川市民的餐桌上,換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1月28日,記者來到蘇玉龍的溫棚,隻見一個個紅彤彤的西紅柿點綴在綠葉間,顆顆晶瑩剔透,分外好看,蘇玉龍和媳婦穿梭忙碌其間,剛剛摘下的西紅柿靜靜地躺在筐裡等待運輸,一眼望去,紅艷艷的煞是喜人。

隨手從藤蔓上摘下一顆紅透的西紅柿,蘇玉龍遞給記者:“你嘗嘗,咱們這個水果西紅柿,沒施化肥、沒打農藥,更沒有催熟劑,全部是自然成熟,瓤甜、多汁,口感好,顏色也好。”

蘇玉龍告訴記者,他從2021年開始種溫棚,過去主要種茭瓜、西藍花等,去年8月在村黨支部的引導下,嘗試著種起普羅旺斯西紅柿。

“沒想到這麼好賣,都不用我們自己到市場銷售就有收購商主動找上門,每公斤的地頭收購價6元錢。這棚西紅柿從12月上市,可結5盤,如今已賣了3盤,掙了2萬多元,一棟棚一茬純收入怎麼也得過3萬元。”提起棚裡的西紅柿,蘇玉龍底氣十足,他給記者算了筆賬,“一年可以種兩茬,一個溫棚一年收入六七萬元,去掉人工成本,每年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掙得還多。”

蘇玉龍開心地告訴記者,他這棚水果西紅柿到2月中旬就拉秧了,拉秧后准備再種一茬小吊瓜:“也種點新品種,走高端市場。”

過年幾天,大伙都忙著走親訪友,可村民蘇文保最開心的事就是在自家大棚裡走走看看。“再過兩天,我這棚辣椒就能上市啦!”蘇文保欣喜地說,“這棚辣椒是去年12月種的,如今已經是第三茬。第一茬芹菜就將租金和一年的成本都收回來了,第二茬辣椒純收入3萬元,第三茬按目前的市場行情看,再掙個兩三萬元不成問題。”

玉海村是個移民村,過去主要以種植玉米為主,村民辛苦一年,每畝地的收入僅幾千元。2022年,在外地一家上市企業擔任地區運營副總經理職位的李小龍,放棄了年薪40多萬元的工作,回到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一職。

李小龍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引導種植大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利用自身會管理、善經營的優勢,帶領大家嘗試種植大蔥、香芹、西紅柿等瓜果蔬菜,並引進企業示范種植60畝黃秋葵、400畝大蔥,通過保底收購方式解決村民后顧之憂,走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共富聯合發展路子。同時,村黨支部還牽頭發展種植白蘿卜381畝、95棟設施溫棚,帶動該村富余勞動力650余人實現務工收入170萬元,村黨支部積極對接建業貸、富民貸,推進小額信貸、婦女創業貸,擴大種植養殖產業規模。

通過帶著能人干、引領群眾種、聯合企業銷,直接拉動村集體經濟收入由原來的100萬元增長至146萬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8000元。

村民李三斌便是獲益者之一,2022年他種了20畝大蔥,每畝地產量過4000公斤。

“沒想到,我們這沙坡地也能種出‘金疙瘩’。”李三斌說,他家裡有10畝沙坡地,長期以來一直種玉米,1畝地收入2000余元,去年村上引導大家種植大蔥,他又流轉了10畝地,種上了“山東大蔥”和“同心紅蔥”兩個品種,“村黨支部書記親自幫咱們出去找銷路,去年的蔥價好,咱這裡種植的山東大蔥批發價每公斤賣到3元,同心紅蔥每公斤6元,到現在我已經賣掉了15畝地的蔥,收入近20萬元,還留了5畝大蔥在地裡,准備等3月份地化凍了再挖出來賣,正好接上茬口。”

李小龍告訴記者,今年玉海村高效節水農田經濟作物種植將達到7000畝,計劃新建5000平方米的冷庫、5000平方米的分揀車間和5000平方米的批發市場,同時盤活商業街和扶貧車間,積極發展休閑旅游業等特色產業,力爭到今年底,實現百姓穩定增收的預期目標,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0萬元。(記者 張 瑛)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