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打平伙”見証從窮幫窮到喜相逢

今年春節,寧夏同心縣張家塬鄉折腰溝村人氣很旺。
最熱鬧的要數村廣場——伴著“咚咚鏘鏘”的威風鑼鼓聲,社火隊伍宛若游龍,循環往復舞動著……
仔細一瞧,這些社火演員有老漢、年輕媳婦、半大小子……都是相知相識的村裡人。
在緊鄰折腰溝村廣場的村部裡,歡聲笑語傳來,人聲嘈雜。記者推門一瞧,鄉親們圍坐在一長溜拼桌跟前,絕大多數是老年人。長桌上擺著肉菜、干果、水果、飲料,豐盛得很。
折腰溝村黨支部書記胡彥奇說,鄉親們正在“打平伙”,這些好吃的都是你一個、我兩個湊出來的。
說起“打平伙”,上年紀的折腰溝人都不陌生。在那些缺吃少喝的年月裡,各家各戶把吃食拿出來,聚少成多來聚餐,相互周濟。近年來,日子越過越紅火,吃喝花樣越來越多,不需要抱團吃飯,“打平伙”就成了陳年舊事。
眼下,折腰溝村搞起了電商銷售,把小雜糧、胡麻油等土特產品賣向遠方,還發展起鄉村旅游,建成了民宿酒店、賽車跑道……
山村順勢打出了“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宣傳語,來巧妙契合村名,推介這裡惹人夸贊的旅游資源。
就這樣,村名也有了新叫法。原本,這裡叫“折(shé)腰溝”,形容翻越村中深溝會累折腰。眼下,這裡被喚作“折(zhé)腰溝”,有了“風景這邊獨好”的新解讀。
進入新時代,折腰溝村再“打平伙”,早沒了“窮幫窮”的那股淒苦勁兒,而成了“喜相逢”。這一次“打平伙”是由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出面操辦,邀請的多是村裡的老人,讓他們過個紅火大年。
在受邀老鄉中,年紀最大的是76歲的胡彥龍。他有兩兒一女,分別在銀川、石嘴山、吳忠工作,平時不在身邊。這一天,老漢被村上請來吃“平伙飯”。
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從桌上的一道道“硬菜”也能看出來——“四喜丸子象征著吉祥團圓,紅燒排骨有步步高的寓意……”折腰溝村駐村第一書記吳軍解開了一道道“菜謎”。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鄉親們錢包越來越鼓,幸福感越來越強,鄉村振興的氣象越來越足……”席間胡彥奇娓娓道來。
胡彥奇的這些話兒聽著很提氣,老鄉們也集體喊出了自己的心聲:“希望咱們折腰溝明天會更好!”
這句祝福話響徹村部,把“打平伙”的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記者 杜曉星 張國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