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長城塬上,八村聯採“幸福果”

2022年09月29日08:59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蘋果熟透了,快多找些人來幫忙。”“陳書記,沒問題。”9月22日,彭陽縣城陽鄉楊坪村黨支部書記張瑋接起澇池村黨支部副書記陳鵬的電話,傳來焦急的“找人”聲。

秋分時節,彭陽縣長城塬上蘋果熟了,紅彤彤的,挂滿枝頭。嘎啦、紅蛇、蜜脆、紅富士,個個大如拳頭,簇擁著壓得果樹直不起身。

“如不及時採摘,會長破裂,價格往下掉不說,還沒人收購。”陳鵬負責塬上的蘋果基地,從小苗到大樹,看著長了3年的果樹第一次挂果豐收,開心之余,他又為採摘發愁。

“2500畝蘋果在一個月內採摘完,需要三四百人,村裡根本沒有那麼多勞力。”

陳鵬向長城塬產業聯合黨總支和城陽鄉黨委訴說困難,又打電話給楊坪村、長城村等鄰村“求援”。

蘋果紅時,地裡的玉米、大豆相繼成熟,村民一個個忙得團團轉,人手並不好找。

“玉米遲幾天收沒啥問題,但採摘蘋果卻耽擱不起。”張瑋在村微信群裡發了幾條召集人工的短信。

村民王春秀、楊秀芳等人看到信息,來到村委會集合。張瑋讓村委會委員楊梓仁帶隊,一起乘車到塬上幫忙,她繼續組織人員。

“蘋果要帶梗,才能鎖住水分好保存﹔但果梗要短一點,這樣裝箱不會造成互相磕碰。”

“挑大小均勻、色澤鮮艷、表面無疤的精品果子裝箱,第一年闖市場,寧可少賺點錢,也不能把牌子砸了。”陳鵬奔波在採摘區、分揀包裝區,一遍遍大聲叮囑。

來自浙江、陝西、福建的客商守在蘋果基地收購,果子剛剛從樹上採摘下來,就被搶購一空。

陝西經銷商鄭慧說,長城塬上的蘋果品相好、糖分高,屬於精品果,經公司統一銷售,全部發往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端市場和超市。

“大家相信我,把這麼大的基地交給我管,就得管好。”長城塬上蘋果基地是城陽鄉8個村聯合建的,交給善經營的陳鵬管理,自8月25日蘋果成熟採摘以來,他經常熬到半夜睡覺,眼睛滿是紅血絲。

長城塬位於彭陽縣東30公裡處的台地上,因戰國秦長城經過這裡而得名。塬上地勢平坦,日照充足,灌溉水方便,這裡有種植、養殖、加工等多種經營形式。

“雖然大家靠著傳統種植和養殖過上了好日子,但共同富裕的路還長。”城陽鄉黨委副書記朱天龍說,不斷提高群眾生活品質,必須在抓產業穩增長上下功夫。

2019年,城陽鄉黨委組織塬上的長城、澇池等村黨支部委員、致富帶頭人和群眾代表,到陝西學習取經。

“看了人家規模化發展產業,科學種地,一畝地收入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特別羨慕。”“咱們種地苦沒少下,一畝地收入才幾百元,說明還有潛力可挖。”學習歸來,城陽鄉黨委組織各村黨支部班子成員,坐在一起談感受,共同謀發展。

當年,長城、澇池率先聯合,打破村界、地界,將資金和資源整合,引進蘋果新品種,借助4萬立方米的水池灌溉,打造產業基地。

“要干就干大些,小打小鬧還是沒有出路。”城陽鄉黨委依托長城村和澇池村,引導溝圈、楊塬、北塬、陳溝、韓寨等村,各自向基地投入100萬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以入股的方式參與基地建設。

與此同時,城陽鄉黨委幫助基地從陝西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投資4000多萬元,參與在產前、產中、產后提供技術指導,幫助銷售農特產品,解決基地發展的后顧之憂。

一年后,8個村緊扣“產業”紐帶,聯合打造的長城塬蘋果基地就這樣建成了。根據投資額度,協商分紅比例,每個村年底分紅4萬至8萬元不等。

“根據果樹生長規律,第五年進入盛果期,按照畝產4000公斤計算,正常年份基地可產蘋果800萬公斤,毛收入4800萬元,扣除成本,年純收入3600萬元。”陳鵬的賬算得精。

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再過兩年才挂果的果樹,今年卻挂滿累累果子。面對“驚喜”,長城、澇池等8個村一起採摘,共採摘蘋果90萬公斤,以每公斤6.4元批發給各銷售商,收入570余萬元。

首次挂果即獲豐收,給8個村聯合發展產業吃下了“定心丸”。“土地流轉+務工+入股分紅”的發展模式,對於村民來說,再也不是理論和概念,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在事。

“建基地之前,土地收益不是很高。現在,務工和流轉費加起來,收入翻番。”澇池村七組組長朱科帶著本村20多人在基地負責蘋果分揀包裝,人均一天收入120元。長城村村民龐世君71歲,老兩口種了7畝地,這幾年土地流轉給基地后,有人管、有人種、有收入,他也放心了。

“村裡60歲以上老人佔70%以上,8個村聯合解決了無勞動力問題,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讓村民收入有了保障。”陳鵬說,基地長期用工80多人,年工資支出160萬元﹔土地流轉費以每畝500元起步,並以5年增長100元的幅度增長,而且從第四年起基地每年還拿出純收入的10%,對土地流轉農民進行分紅。(記者 剡文鑫)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