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垃圾變資源 蔬菜喝“魚湯”

2022年08月30日09:13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的昊苑村,從這裡走出的志輝源石、美御、格莉其等酒庄,是寧夏葡萄酒庄品牌的代表。

“紫色產業”在帶領昊苑村村民向更富更好生活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1.5萬畝釀酒葡萄每年修剪下的枝條以及酒庄在釀酒時產生的渣皮,這些垃圾阻擋了游客旅游消費的熱情。

面對此種情況,昊苑村邀請企業家崔小青作為該村的科技特派員共商解決辦法。

“垃圾就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多年來一直從事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利用與開發的崔小青給昊苑村設計規劃,將鎮北堡鎮葡萄長廊的農村有機廢物進行資源化利用,一方面可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改善農村生活居住環境。

在一系列舉措下,昊苑村的垃圾坑變成了廢棄物收儲基地。建成后,公司以每噸80元的價格,從農民手中收購葡萄藤條、秸稈、菜秧、牛糞,通過分類晾晒、分類粉碎、加工發酵等處理,制作出生物有機肥和生物顆粒燃料。每年,公司拿出20%分紅作為昊苑村村集體收入。

如今,昊苑村“葡萄酒+民宿旅游+民俗文化”的致富路子越走越寬。先后建起的西村海棠、艾興農庄、黃廬民宿等“望山民宿”及“桃李芬芳”採摘園等,逐步構建起了昊苑村集觀光、採摘、住宿、餐飲為一體的綜合旅游產業體系。

在西夏區興涇鎮十裡鋪村,另一名科技特派員——寧夏大學農學院副教授葉林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實現讓蔬菜喝“魚湯”,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的大膽想法。

今年,十裡鋪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引入魚菜共生高效種養系統及關鍵生產技術。這項技術便是葉林和他的設施農業團隊最新研發成果。首期建成設施溫棚1棟,設置水產養殖槽120立方米,投放魚苗2500尾,閉環和開環種植面積各660平方米。這項技術與傳統種養模式相比,平均畝產能提高20%左右。

不僅如此,魚菜共生閉環系統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和諧的生態平衡關系,脫離了土壤病害,魚藥使用量降低50%左右,節水50%以上,單棚單季效益能達到12萬元左右。(記者 張曉慧)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