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市縣區動態

銀川:夯實綠色發展根基 呵護藍天碧水淨土

2022年01月20日09:33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4.1%,PM10平均濃度63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27微克/立方米,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地表水國控、區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黃河干流銀川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進Ⅱ類出,11條重點排水溝全部達到Ⅳ類及以上水質,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農產品質量和土壤人居環境安全情況總體平穩,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自治區考核要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這是銀川市生態環境局2021年年終報告的一組亮眼數據。

成績來之不易,藍天、碧水、淨土都是奮斗出來的。2021年,銀川市高位推動工作落實,形成上下貫通、分級負責、快捷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通過制定水、氣、土治理和排污權改革等多個方案,細化分解全年重點工作任務,層層壓實責任,扎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目標任務,堅定不移整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有效防范化解環境風險,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共建藍天碧水淨土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大氣污染防治是生態環境治理的重中之重。銀川市大力呵護藍天白雲 ,持續鞏固“散亂污”企業整治成效,共整治“散亂污”企業177家。強化VOCs和NOx協同減排,實施15個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重點項目,完成瀛海天琛、賽馬水泥等3條水泥熟料生產線超低排放改造,對26家重點VOCs企業開展“一企一策”綜合治理。強化燃煤鍋爐整治,拆除燃煤鍋爐7台,實施“煤改電”“煤改氣”21台,完成245台燃氣鍋爐低氮改造,補助資金1793.49萬元。在主要通行路段增設固定式遙感監測點位5個,遙測車輛13.8萬余輛。開展揚塵污染專項整治行動,充分發揮“熱點網格”視頻監控作用,對建筑工地、堆土渣土、裸露地面等揚塵污染源進行全面摸排整治,嚴控秸稈等廢棄物焚燒。

在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工作提質增效,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加快推進城市再生水利用進程,建成運行第一再生水廠,加快建設蘇銀產業園再生水回用項目。扎實開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建立入河排污口“一本賬”。發揮環境質量改善的剛性約束作用,每月通報各考核斷面監測情況,對水質未達到考核目標的縣區實施預警,以水質監測結果倒逼縣區落實水環境治理工作責任。

加快推進淨土保衛戰,全力推進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積極爭取5633萬元實施11個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項目。截至目前,銀川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高於55%,達到自治區考核目標要求。強化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管控,持續開展疑似污染地塊篩查和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風險評估,確保土壤環境安全可控。

銀川市始終將中央、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當作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扎實推進。目前,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轉交銀川市辦理的821件信訪投訴件、50項任務已全部辦結。2020年,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轉交銀川市辦理的89件信訪投訴件,已全部辦結﹔移交現場核查發現的174個具體問題已完成整改161個,完成率92.5%﹔反饋銀川市需要整改的23項任務,其中2021年整改17項,目前2項已銷號,剩余15項正在走銷號流程。2021年6月,接到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轉辦件11批18件已全部辦結,反饋意見涉及9個方面29項問題,正在按照整改方案抓緊整改中。

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瞄准“機制”靶心

日漸優美的生態環境,讓美麗抬頭可見、讓幸福觸手可得。

2021年,銀川市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建立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編制《銀川市“十四五”污染物減排工作方案》,從產業結構升級和源頭替代、能源清潔化替代、交通運輸軌道化工程、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和提升、再生水循環利用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多層次、全方位儲備總量減排項目。生態環境等部門多方位謀劃、確定2021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項目,確保按要求完成自治區下達的減排任務,為“十四五”總量減排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主動服務“六穩”“六保”工作。精准有效做好生態環境領域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強醫療廢物、廢水等處理處置日常環境監管和技術指導,提升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運行管理水平。深入了解企業涉及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訴求,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落細落實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企業實行“守法不擾、違法嚴懲”的差異化監管,並根據企業守法情況實行動態調整。強化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和幫企治污,支持服務企業綠色發展。

科學謀劃總量減排。配合工信、農業農村、市政、水務、各工業園區等相關部門單位,多方位謀劃、確定2021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項目,確保按要求完成自治區下達的減排任務,為“十四五”總量減排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在鞏固工程減排基礎上,強化管理減排,推動企業污染治理技術升級,加強已實施重點減排工程設施運行監管,提高減排項目運行效率。

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率先區建設。環境污染防治率先區建設,是建設先行區示范市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堅定必勝信心,認清工作形勢,抓住工作重點,強化治污措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建立健全污染防治長效機制,在思想認識、政策措施、治理成效上爭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排頭兵”,力爭在黃河流域率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示范引領環境污染防治率先區建設。

2021年,銀川市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全力抓好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頒發全區首家葡萄酒產業用地不動產權証書,完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編制,謀劃實施重大項目192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佔比提高到13%。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等千百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36家,獲評全國首批“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

生態監管彰顯新作風

嚴格環境執法

天藍地綠水淨,是群眾期盼的一座幸福城市的底色,也是城市執政者給群眾承諾的民生工程。為了保住這份優秀“成績單”,銀川市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和服務企業力度。

近年來,銀川市制定印發《關於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劃分58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持續開展重點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清廢行動”、露天礦山環境整治、“綠盾2021”自然保護地專項整治等專項執法行動,不斷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曝光力度,2020年至2021年,銀川市生態環境局年均出動執法人員1.3萬余人次,檢查企業約8000家次,下達處罰決定186份,罰款金額共計1277萬余元,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1件,實施查封、扣押案件2件,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案件2件﹔移送公安機關適用行政拘留案件2起,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機關13起。受理各類信訪投訴件6766件,辦結率100%。

大力倡導非現場檢查。實現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強化監管,在全市率先開展執法備案管理制度,對外發布正面清單管理企業和項目,採用遙感、無人機巡查、在線監控、視頻監控等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對納入正面清單管理的109家企業累計開展檢查714次。積極構建信用體系,對227家企業2020年度環境信用情況進行評價,建立企業環境信用檔案,並及時公示評價結果,便於各行業主管部門、金融機構、社會組織等使用該評價結果用於聯合獎懲。扎實做好疫情防控,統籌安排醫廢處置單位對隔離酒店、封控樓宇、核酸檢測採樣檢測產生的涉疫垃圾和醫療廢物進行規范收集處置,先后出動執法人員2170余人次,檢查隔離酒店68家、核酸檢測點800余個,指導醫廢處置企業及時規范安全處置醫療廢物3950噸,堅決守好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關口。

嚴格推進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有序整合生態環境和相關部門的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組建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隊伍,提出“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執法、統一管理、統一受案”執法工作模式和總體思路,著力打造生態環境綜合執法的銀川樣本,生態環境執法、統籌及監管能力顯著提升。

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協同創新發展

2021年11月29日,寧夏西夏嘉釀啤酒有限公司、寧夏恆康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寧夏公共資源交易平台自然資源要素交易市場平台完成了排污權交易,這是銀川市首單排污權交易。

2021年,銀川市積極探索排污權改革、穩步實施碳排放權改革。制定印發《關於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改革示范引領環境污染防治率先區建設的實施方案》,加快推進排污權改革,制定印發實施方案發放排污許可証556張,完成初始排污權核算392家、新增排污權29家、可交易排污權14家、政府儲備排污權466家。制定《關於加強碳排放管理 推進碳排放權改革的意見》,指導15家重點排放單位在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開立賬戶,取得交易資格,組織全市12家發電行業企業第一批進場交易,逐步引導取得交易資格的其他行業企業全部進場交易,目前已完成碳配額交易170萬噸。

銀川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初見成效。印發《銀川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列入市政府重點改革事項,先后辦理寧夏精英魯西化肥有限公司和寧夏匯豐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生態損害賠償案件,完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線索第二批清單核查填報,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全面鋪開奠定堅實基礎。

銀川市始終堅持“生態立市”戰略,深入踐行“兩山”理論,不斷加快生態一體化修復,全面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修復退化草原2萬余畝,完成營造林14.92萬畝,建成國家級重要濕地1處、自治區級重要濕地12處,植樹造林44.9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3.5%,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68%,居西北省會城市之首,城區園林化、通道林蔭化、農田林網化的“大生態”格局基本形成。

銀川市兵溝黃河大橋。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