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委員說熱點:如何做好“雙減”時代的“加減法”

2022年01月20日09:26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雙減”時代的到來,不僅為孩子減輕了學業負擔,也減去了他們奔波於各培訓點的負荷。書包“減重”,學生“減壓”,教育正隨著一道道“減法”回歸本真。

當前現狀

“雙減”后的寒假

今年寒假,銀川市唐徠回中寶湖校區的一張“假期作業清單”,給該校學生帶來全新感受。

參觀博物館了解紅色革命歷史、制作古詩物理薈萃搭配賞析和配圖、對比電能表參數做安全排查來比較家用電器使用情況……不同於往年假期練習冊的書山題海,這張清單更注重通過一項項各具特色的小任務,讓學生“沉浸式”理解課堂內容,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內化於心。

自去年10月寧夏出台“雙減”實施方案至今,四項重點任務被分步細化,逐漸打破了教育固定模式,很多改變悄然發生——各學校“教室有歌聲,走廊有笑聲,操場有球聲”。

隨著“雙減”政策的強力推進,全區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大幅壓減,課后服務全面開展。根據自治區教育廳的一項統計,截至目前,我區先后實現“營轉非”、預收費監管、課后服務“三個100%”。

如今,全區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達90.9%,“營轉非”完成率100%,其中10個縣(區)學科類培訓機構實現“清零”。

為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我區還積極落實“5+2”課后服務要求,推行“1+1”課后服務模式,建立個性化“課程超市”。全區除教學點、鄉村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外,現有799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現“5+2”課后服務全覆蓋,參加學生65.93萬人,佔比85.81%。

百姓心聲

分數和“雙減”的博弈

“雙減”政策的順利推行,關鍵在於“神經末梢”——學校。

隨著全區2021年秋季學期小學一二年級不再進行紙筆考試,在期末大考中,各類趣味性十足的無紙化測試讓學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樂考試”。

“快樂考試”不僅讓銀川市興慶區回一小的一二年級學生輕鬆地完成了期末考試,也讓教師實時觀察到學生的測評狀態。

“這是我們首次嘗試變紙筆測試為面試評估。”興慶區回一小黨支部書記湯衛勝說,學校以分層設計、闖關達標等形式,將語文學科的認讀與背誦、積累與運用、閱讀與表達,以及數學學科的口算與口答、說理與動手操作等內容融入其中。

無紙化考試的成功讓學校平添不少信心。“我們會繼續改進評估范圍、題型、命題方式以及學生的參與形式,不斷推進評價改革和考試改革。”湯衛勝說。

分數和“雙減”的博弈,也為家庭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

39歲的李欣是“二孩”媽媽,大女兒即將面臨“小升初”。“雙減”推行至今,李欣在欣慰孩子課業“減重”的同時,也萌生了“分數焦慮”。

“作業負擔的減輕,讓孩子有空余時間去鍛煉身體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了。”李欣坦言,在這點上她是很感謝“雙減”。但隨著女兒即將升入中學,她開始擔心3年后的中考,“中考升學仍憑分數說話,但中學的科目增加、學習壓力變大,能否讓經歷‘雙減’的孩子迅速適應並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和好成績?”

在李欣看來,雖然“雙減”減少了課業上的重負,但也降低了學習要求,“太過寬鬆的學習環境會不會讓孩子降低了要求,從而對后續的學習產生阻力?”

委員建言

完善“家校社”聯動機制

“‘雙減’的主旨就是要發揮好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楊玉洲委員建議,學校方面要加強課堂教學管理,精准分析學情,對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輔導,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同時,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教育教學能力。

“此外,學校還可以利用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共享共用,為學生自學和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提供支持服務。”楊玉洲委員說。

韓玉紅委員認為,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強化創新素養教育,也是“雙減”推行中的重要一環。“課后服務要‘提質升級’,需要的是各級部門提高站位、統籌謀劃、打通堵點。”韓玉紅建議,把課后服務納入學校辦學整體設計來謀劃,完善課后服務水平,建立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健全課后服務督導體系,建立長效機制。同時,推進課程改革,通過整合創新素養教育與學科課程,從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何曉麗委員和金忠杰委員建議,加強線下和線上家長學校建設,加大家庭教育科學理念、方法和教育學及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利用社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陣地作用,協同推動育人共同體建設。同時,打通家庭教育促進法與“雙減”政策主管單位的溝通渠道,持續完善家庭、學校和社會聯動機制,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絡。

“雙減”的最終落點,在於實現教育減負不減質,通過減少課業負擔,留出更多“余地”讓學生去體驗和嘗試,達到全面育人的目標。“雙減”落地后要做的不僅是“減法”,更核心的還在於背后的“加法”——學校如何營造蓬勃向上的教育生態,教師怎麼在教書育人中提升德業素養,家長怎樣在親子陪伴中強化家庭責任……如果減法是減負糾偏,那加法就是端本正源。教育需要的是在科學合理的加減運行中趨向整體優化,也隻有這樣,才能在“雙減”落地后,讓孩子做回“最好的自己”。(記者 張唯)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