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市縣區動態

平羅:大河奔流唱響高質量發展時代強音

記者 李良
2021年09月18日08:59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金秋,農民在流光溢彩的田野裡忙碌,勾勒出一幅幅怡人的豐收畫卷。

平羅縣通伏鄉萬畝綠色富硒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園裡,沉甸甸的稻穗在風中搖曳,萬畝金黃色的稻田和波瀾不驚的黃河相映生輝。

賀蘭山下的黃渠橋鎮通惠村,辣椒晒場宛如一片“紅色海洋”,村民忙著將晒好的羊角椒裝車入庫,等待企業前來收購。

紅崖子鄉紅瑞村馬鈴薯種植基地裡,機械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村民們分揀、裝袋、打包、裝車,一派繁忙的收獲場景……

九曲黃河,奔騰而過。自古以來,黃河水滋養著平羅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歷史起點上,平羅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堅定不移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在加快建設富裕美麗新平羅的征程中行穩致遠。

大河浩蕩產業興

有了黃河的惠澤,平羅沃野良田收獲好“豐”景,一方百姓安居樂業,產業興旺動力十足。

歲月流轉,坐落在毛烏素沙漠和黃河之間的陶樂鎮廟廟湖村,昔日光禿禿的沙荒地,如今成為老百姓的致富田。2013年,7000多名移民群眾從西吉縣搬遷到廟廟湖村,一個個發展動力強勁的企業被引進,逐步形成了集村庄、產業、休閑旅游、生態治理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屏障。

2020年,平羅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2900元增長到2020年的9643元。廟廟湖村、紅瑞村、紅翔新村3個脫貧村的村集體收入分別達到200萬元、64萬元、25萬元。

產業發展是先行區建設的重要支撐。平羅縣突出產業強縣,推動經濟大提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引領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始終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9個重點產業、5個特色產業、3個園區板塊,優一產、強二產、興三產,打造經濟轉型發展創新區示范樣板。

如今,平羅縣河東地區存欄20萬頭優質奶牛的現代奶牛產業園自動作業流水線、可追溯體系等現代農業科技高標准推進,寧夏最大和全國單體最大的奶牛產業智慧園區正在平羅河東地區崛起﹔建設中的20萬畝優質飼草核心種植區將向河東地區奶牛產業園提供充足的飼草,力爭打造西北地區最大的草畜一體化生產基地。

平羅縣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全面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力爭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做新做綠傳統產業,做優做特新興產業,做大做強現代企業,搶佔更多市場話語權、行業主導權﹔推進農業現代化振興,完善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積極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奶產業圍繞壯大主體、保障品質、提升效益,支持現代化牧場建設,引進高端乳制品加工企業。肉牛肉羊產業圍繞出戶入園、擴大規模、延鏈增值,支持開發冷鮮肉、活鮮肉加工等高端化產品,打響“黃渠橋羊羔肉”國家地理標志品牌。優質瓜菜圍繞綠色有機、高端優質、外銷增收,支持發展優質番茄、沙漠瓜菜、冷涼蔬菜,打造“番茄之鄉”“沙漠瓜菜之鄉”。特色制種圍繞放大優勢、延伸鏈條、提質增效,推進種子小鎮建設,用好寧夏種業博覽會平台,打響國家區域性蔬菜良種繁育基地和“平羅種子”品牌。葡萄酒產業以賀蘭山東麓為重點,以酒庄企業為主體,打造葡萄酒小鎮。保障耕地和糧食安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糧食播種面積隻增不減。

引來黃河水 百姓日子甜

世世代代生活在黃河邊的平羅人民,在守望黃河的時光裡,品味河水流淌的幸福。

黃河岸邊的高仁鄉六頃地村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六頃地村樂海山休閑農庄40余棟大棚裡的西紅柿、葫蘆等各類瓜果蔬菜長勢喜人,農庄內涼亭、長廊等設施景觀錯落有致。

“我們今年在200畝西瓜地裡套種了枸杞,枸杞3年后見效益,畝均增收5000余元,准備進一步擴大民宿和餐廳的規模。”高仁樂海山西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濤說。

坐落在黃河岸邊的百年老樹農庄裡,果實挂滿枝頭,百年老樹煥發出新的生機,游客在涼亭裡品嘗新鮮瓜果和農家菜。

“黃河一直造福我們,祖祖輩輩喝的是黃河水,黃河澆灌了庄稼和果樹,我們跟黃河的感情,就像黃河水一樣滔滔不絕。”百年老樹農庄負責人王紅笑著說。

近年來,高仁鄉結合六頃地村實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注入西瓜元素、沙漠元素、黃河文化,逐步將六頃地村打造成集生態觀光、主題休閑、互動體驗、研學教育、科普示范於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日前,六頃地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依托黃河濕地生態優勢,勤勞質朴的村民愛河護河、治沙用沙,在發展“美麗經濟”“綠色經濟”的同時,不斷推動鄉村振興。

目前,平羅縣正以華泰農、樂海山等企業為牽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綠色有機為方向,建設外銷瓜菜、沙漠瓜菜標准化基地,以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不斷提升沙漠瓜菜的品質和影響力。

水清岸綠 黃河安瀾

藍天白雲蘆葦蕩,波光碧影映鳥飛,魚兒時不時躍出水面,一幅生機勃勃、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畫卷,在平羅縣天河灣黃河濕地徐徐展開。

平羅縣濕地面積約55.5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7.7%。該縣大力開展黃河和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持續加大植被恢復和撫育管護力度,逐步完善公園各項基礎設施。累計退耕還濕8500畝,新增造林綠化3371畝,濕地保護修復1950畝,園區鳥類數種、植物數量分別增加到182種、268種,天河灣濕地公園“國字”招牌愈發閃亮。

黃河安則天下寧,天下寧則百業興。實現母親河的安瀾,是生活在黃河岸邊平羅人民的夢想。

為確保黃河安瀾、百姓安樂,平羅縣打響黃河長治久安保衛戰,統籌推進堤防、河道、灘區、濕地、水源、防洪等工程建設,大力實施標准化堤防工程建設和河道綜合治理,緩解了黃河汛期對兩岸居民生產生活的危害。建成循環產業園污水處理廠和典農河、翰泉海人工濕地等21個水生態環境治理工程,主要入黃排水溝水質持續改善達標。同時加快天河灣國家濕地公園等生態濕地的恢復,抓好瀚泉海、鎮朔湖等湖泊濕地的修復與保護,通過退耕還濕、封灘育林、人工輔助恢復植被等措施,切實構建灘河林田草綜合空間,打造好河道水生態帶、灘涂濕地生態帶。有效控導主流、穩定河勢、護灘保堤,系統解決黃河水患,把平羅段黃河堤防建設成百年堤防,確保黃河安瀾。

與此同時,以源頭治理為重點,統籌飲用水源、黑臭水體、工業廢水、城鎮污水、農村排水等治理,扎實推進河(湖)長制,統籌黃河沿線工業和城鎮污染治理,加強黃河流域水環境保護及主要湖泊、排水溝等地表水綜合治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保護黃河兩岸生態環境,加強污染源、入黃(河、湖、溝)排污口管理,推進重點企業廢水深度處理,提高中水回用,實現截污納管、排放達標、減量排放,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

下一步,平羅縣將大力實施結構改造、綠色改造、技術改造、智能改造,推動產業結構、產能結構、產品結構調整。有效改善過度依賴擴大投資、依賴傳統產業、依賴資源消耗的發展模式,重點產業不斷向產業鏈終端、價值鏈高端發展。以工業節水增效行動、資源綜合利用攻堅、綠色制造典型示范為重點,加快企業綠色工廠創建進程。

講好黃河故事 打造文化品牌

一張張以黃河為主題的剪紙在指尖轉動,黃河景致在葫蘆上被刻成精美的圖案,泥哇嗚吹出黃河的悠遠與廣闊……在平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實訓基地——泥哇嗚非遺傳承保護基地,非遺傳承人們用不同的藝術手法,迸發出的創作靈感,表達對黃河和故土的情懷。

平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境內山、河、沙、湖、農等生態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既有“長河落日”的壯麗,又有“沙水之戀”的秀美,雄偉壯觀的古長城、古朴生動的賀蘭山岩畫、田州塔、鐘鼓樓、玉皇閣等文物古跡、遺跡遍布。全國王牌景點、國家5A級旅游景區沙湖綠葦黃沙、鳥翔魚躍,兼具塞上雄奇和水鄉柔美,一枝獨秀,盛名在外。

做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平羅縣充分發揮國家5A級旅游景區沙湖的核心輻射帶動作用,以創新管理為重點,以共建共享為目標,全域共治帶動基礎設施完善、帶動餐飲住宿和鄉村旅游發展、帶動旅游產品開發。

講好“黃河故事”,強化黃河文化遺產保護,詮釋平羅黃河文化故事。開展非遺主題研學游,豐富居民、游客文化體驗,展示平羅非遺魅力﹔完善配套升級天河灣濕地公園基礎設施,積極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拉巴湖景區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按照4A級旅游景區標准建設陶樂鎮、黃渠橋鎮、姚伏鎮、泰金種子小鎮﹔陶樂鎮廟廟湖村、頭閘鎮西永惠村、高仁鄉六頃地村、通伏鄉通城村、崇崗鎮長青村創建自治區鄉村旅游重點村。

平疇沃野滿目新。 通訊員 岳昌鴻 攝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