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培育“小品種”支撐“大產業”

記者 馬越
2021年09月09日10:51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一粒種子能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

在日前公布的2020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名單中,一項關於農業研究的項目“玉米調結構轉方式優質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獲得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是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寧夏玉米產業首席專家王永宏和團隊8年不懈努力的成果。

玉米是寧夏第一大作物,對糧食貢獻率達61.8%,在農民增收和草畜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多年以來,寧夏的玉米品種一直以引為主。大多數引進的玉米品種由於“水土不服”,經常出現營養品質差、倒伏風險大、不適宜機收等問題——科學技術的掣肘,使得寧夏玉米生產一直無法與優質玉米市場和產業需求相匹配。

“寧夏區域生態特點不同,單純依靠引種解決不了寧夏玉米生產發展需求,玉米產業主要還要依靠我們自己的育種團隊。”王永宏說。

2013年以來,王永宏團隊持續開展了玉米種質資源創新、優質高產玉米品種培育,通過試驗示范提升玉米栽培水平。同時,針對寧夏玉米生產成本高、效率低等突出問題,團隊通過玉米產業調結構轉方式系統研究,突破玉米優質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為全區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在寧夏農林科學院綜合試驗示范(永寧)基地,由王永宏團隊培育的青貯玉米品種“銀玉238”植株高達3.3米、穗大粒多、全株持綠性好,培育的國審品種“銀玉439”高產耐密宜粒收。王永宏剝開玉米棒子外皮,向記者展示了該品種的特點:“我們培育的品種顆粒飽滿,籽粒產量和全株干物質、澱粉含量也高,抗逆性很好,非常適宜在寧夏種植推廣。”

優質種子,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經過多年技術攻關,“玉米調結構轉方式優質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創制骨干自交系7個,引進優異種質1532份,育成適應不同生態區新品種15個(國審1個),產業化應用於西北、東北等8省區。

去年12月,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確定了“九個重點產業”。以奶產業、肉牛產業和灘羊產業為主的養殖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這對優質玉米種植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選育優質品種的同時,王永宏團隊不斷創新現代玉米栽培理論與技術,首次構建玉米密植高產低水分籽粒直收技術模式,揭示了增密增產機理,創新關鍵技術7項。同時,創新青貯玉米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首次提出了“強品質、增能量、降風險”、品種改“高、大、上、晚”為“矮、早、密、抗”的青貯玉米發展新理念,構建青貯玉米品種鑒選評價指標和高質高效生產技術體系,大幅提升了青貯玉米品質效益,為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