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文化

創新引得活水來

——寧夏非遺文化創意訓練營側記

2021年08月09日11:34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走進寧夏師范學院古雁校區美術學院114教室,人聲鼎沸,掌聲不斷。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各職業院校的50多位文化創意骨干教師正以“非遺文創訓練營”的形式與授課專家進行熱烈的交流和討論。

寧夏地處西北,歷史悠久,積澱深厚,千百年來,寧夏大地孕育和滋養了無數或豐富多彩、或膾炙人口、或聲名遠播的傳統手藝和傳統藝術,人們得以從中領略和探尋寧夏大地的種種藝術瑰寶和珍品。

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發展的大潮涌動中,曾經深植於這塊土地的許多優秀傳統文化開始與我們漸行漸遠。一些缺乏與時俱進精神的傳統技藝和傳統藝術,因為傳承人的漸漸老去,因為創意和創新的匱乏,因為繼承人的斷層,開始逐漸遠離我們的視線。

傳統藝術和傳統技藝是一個民族的文化靈魂,是延續一個民族精神血脈的骨骼和經絡。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扶持和推動下,那些曾經遠離人們視線的優秀傳統文化陸續回到我們身邊,讓人們在歡欣和喜悅的同時,能夠再度領略它們的美妙和魅力。

正是肩負這樣一種責任和使命,7月2日,一場“寧夏2021年緊缺領域教師技術技能傳承創新培訓班”在寧夏師范學院古雁校區開班,首批50余名來自自治區各職業院校的文化創意骨干教師齊聚一堂,他們在接受國內優秀專家、教授、企業家、非遺傳承人的文化創新洗禮的同時,也產生了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他們迫切的希望學成之后,能夠將更多傳統美術元素以創新的思維應用於寧夏的城鄉規劃建設,將鄉村振興、城市建設、人居環境改善等與學院專業建設緊密結合,讓美術成果更好的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於當地老百姓對高品質生活需求,擔當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的職責。

黃向東,西安美術學院二級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作為國內高校較早研究視覺傳達平面及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學者,近年來堅持在文創產品領域進行深入研究與實踐,他的團隊作品涵蓋了仰韶印象、敦煌絲路花雨、陝西秦腔、西安回坊、窯洞民居、陝北言傳、西倉記、老碗面等網絡傳播數字媒體藝術以及鄂倫春魚皮藝術、古法生態造紙藝術、陝北剪紙藝術等非遺類旅游文創產品,相繼開發設計了包括中國水墨、仰韶印象、長安四方城等插畫在內的多種文創產品。此次他以《新文科建設與動畫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為主題,從職業教育的“雙高計劃”背景講開來,針對當下文化創新的人才現狀和實際需求,提出了“人人有技能,人人有本領”,通過交叉、融合、創新、以人為本、科技為用、藝術為法的人才培養模式,引起學員的熱烈反響。

許開強,湖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二級教授、教育部首屆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員、“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他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首要任務是觀念的更新和不斷的創新,唯有思想的與時俱進和理念及科技手段的創新,方能改變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他主講的《觀念&創新》,從立足新時代、明確新任務、開啟新格局講起,分別和學員們就“新發展格局一文化傳承一科技創新﹔產業大腦一創新設計知識服務系統﹔創新設計的未來一新一代“人類一信息一物理”融合系統﹔人機融合”等話題進行了交流和分享。這些融入了前瞻理念和科技元素的課程,讓學員有了茅塞頓開、傳統文化創新前景豁然開朗的感覺。

傳統文化根植於民間,生長於民間,民間的土壤能夠讓傳統文化健康的呼吸和自由的成長。來自寧夏土生土長的非遺傳承人們也被請進了高校的課堂,他們用質朴的語言和生動的實例,為學員徐徐展開一幅幅傳統技藝的優美畫卷。

64歲的卜文俊是國家級非遺“固原磚雕”第四代傳承人,他的磚雕作品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堪稱帶著泥土氣息的藝術珍品。他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把磚雕藝術講解的栩栩如生。學員們第一次直觀了解了磚雕這門流傳數百年的民間技藝的前世今生和它的廣闊市場前景。

花椒,最普通、最常見、看上去也不怎麼值錢的一種農產品,經過設計師的手進行創意再造和文化加持,給它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和使命。

袁龍軍,成都寬窄美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官的課程《設計服務於農民 創新服務於農業——一粒花椒》,以一粒普普通通的花椒為例,講述了從發掘地域資源優勢和分析產品核心競爭力、實現普通花椒向高端產品的轉化、進而成為一個地域的代名詞,帶動當地經濟的故事。袁龍軍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專業的眼光,從不起眼的花椒裡發現創意、發現文化,並將其應用的風生水起,讓學員們大有茅塞頓開之感,視野變寬了,思想活躍了,更加明白“設計就在身邊、設計提升產業”的道理。他們發現,自己身邊就有無數可挖掘、可提升、可再造的元素。最重要的,是需要一雙發現它們的眼睛。

導師的循循善誘和侃侃而談,讓來自自治區基層的文創骨干教師們獲益匪淺。這些在業內頗具知名度和實戰經驗的導師以它們厚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市場經驗,讓學員找到了文化創意的應用方向。永寧縣職業技術教育培訓中心的李彩霞說,文創從來不缺大膽的想法,缺的是行動和實踐﹔文創要在創新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

來自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李慧感慨的說:“一直以來,我們羨慕著故宮文創、西安的文創。我也曾帶領學生去學習,去感受。那些優秀的文創產品讓人著迷,同時也感嘆那些創意的魅力。殊不知,寧夏自己就有非常濃厚的歷史文化,也有值得深耕細作的文創元素。傳承並非是簡單的把一個技藝學會學精,在精通的基礎上不斷的持續創新,才是文化傳承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承辦此次培訓的寧夏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馮巢說,寧夏這塊熱土千百年來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和藝術品類,這些傳統藝術和技藝需要繼承、需要弘揚、需要推廣,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有志於傳承和傳播這些傳統藝術的年輕人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文創訓練營是一次開端、一次嘗試、一次體驗,這種課堂結合現場、理論結合實戰的培訓形式應當是最接地氣、最有成效的生動實踐。 (石偉)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