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埋首修復古籍 聆聽歷史聲響

記者 馬楠 王洋
2021年07月28日08:54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書籍,人們從未感到陌生,然而談起古籍,接觸、了解、研究的人就少了許多。古籍,是未採用現代印刷技術印制的書籍,隨著制作技術不斷改進,產生了“簡冊”“卷軸”“冊頁”“線裝書”等不同的裝幀樣式。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40載如一日與古籍為伴的保護工作者——寧夏圖書館古籍修復師尹光華。

盛夏的午后,穿過寧夏圖書館一層內幽靜的樓道,記者在寧夏古籍保護中心見到了正在工作台前修復古籍的尹光華。“我正在修復一本清朝的古籍——《近思錄》。瞧,這本書真算得上‘年久失修’了,先不說內容,就是書頁也被歲月侵蝕得不堪一擊。”尹光華擺弄著手中的各種工具,仔細觀察這本古籍。

1980年,18歲的尹光華到寧夏圖書館工作,成為一名古籍書庫管理員。“圖書館的工作讓我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成天抱著書讀,隻要是自己沒讀過的書都要翻翻看看。”1983年9月,尹光華得到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單位的推薦下,她赴上海圖書館參加全國古籍修復訓練班。“當年教我們的師父,是20世紀60年代在北京圖書館,跟著我國近現代古籍修復泰斗張士達先生學習的古籍修復師。后來他們那一批人也成了大師,繼續傳承古籍修復工藝。”當時,21歲的尹光華是班上最年輕的學員。修復古籍這門手藝靠的就是手穩、眼准、多練習,尹光華雖然年輕,但眼亮心活,很快就成為班裡的佼佼者。

“當時我雖已在古籍庫當了3年管理員,但還真沒想過去修復古籍。不過世上所有動手的活想干精都要靠多練習,熟能生巧。”為期1年的古籍修復訓練讓尹光華得到了很多動手的機會,也為自己之后40年的古籍保護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工作台前的尹光華用水壺將正在修復的書頁噴濕,一步一步,用自己的一雙“妙手”將原本破敗不堪的古籍書頁修復如新。“在我看來古籍修復很有意思,從古籍的裝幀、書衣、書線、書角、書口的做工每一樣都體現出咱們國家博大精深的工匠精神,甚至能從古籍中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尤其我修復好一冊古籍后,自己輕輕翻閱它時,嘩嘩的書頁聲中仿佛夾雜著歷史的聲音,魅力十足。”

虫蛀、鼠嚙、火燼、脆化、酸化、粘連、絮化,40多年裡,尹光華“治愈”了無數古籍“病症”,她也在一次次修復古籍的經歷中養成了沉穩、安靜的性格。“每次往工作台前一坐,就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這份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靜下心,更需要細致入微,因為古籍本就很脆弱,如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損失。”

如今,尹光華還有一年就要退休了。她最大的希望是“趕在退休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傳承這份事業。”尹光華說。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