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糧食安全,寧夏“一畝三分地”的守與變

記者 張唯 張瑛 李徽

2021年06月17日08:27  來源:寧夏日報
 

響應自然資源部門建議,中鐵北京工程局包銀項目一標段將30公分左右的耕作層土壤剝離並保存,留作他用。

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糧食產量要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糧豐農穩才能安天下。

種種硬措施、條條硬杠杠,伴隨著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呼嘯”而來,都是為保護糧食生產安全。

2020年10月,寧夏出台《關於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要求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從落實“六個嚴禁”要求、堅決遏制新增和妥善處置存量耕地“非農化”問題等方面進一步筑牢耕地保護底線。“十三五”以來,我區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糧食生產連續實現豐收。

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38畝,屬於人均耕地面積相對稀缺的國家。守護並善待這些耕地,對於端牢“國人飯碗”至關重要。

守護永久基本農田的最佳“減法”

6月6日早上,在位於石嘴山市惠農區達家梁村的惠農制梁場如往常一般,一輛輛運送沙石等基材的重型貨車緩慢移動,中鐵北京工程局包銀項目一標段的建筑工人忙著進行鋼筋綁扎、模板打磨、箱梁預制等工作。

制梁場是包銀高鐵銀川至惠農段項目的一部分,建設過程中要涉及永久基本農田佔用。如何做好這些土地的最大“減法”?惠農區自然資源局在做好重點工程用地保障的同時,與土地使用方中鐵北京工程局包銀項目一標段,絞盡腦汁“地盡其用”。

“17.6米的鐵路紅線用地是硬性要求不能省,但我們按照惠農區自然資源局的提議,將上面30公分的耕作層土壤進行剝離並存放起來。”中鐵北京工程局包銀項目一標段黨工委書記耿杰說。

沿著制梁場后方的一條土路前行,能看到若干個連綿起伏的土堆,正是留存的耕作層土壤。土堆上,遍布著星星點點的綠色。

“這些土壤是永久基本農田的‘精華’,我們在上面撒了草籽。”耿杰說,等包銀高鐵(寧夏段)建設接近尾聲,項目方會將部分耕作層土壤“還原”於地,最終完成復墾及沿線兩側的綠化。

第二個“省地”秘訣是施工便道。

耿杰告訴記者,除卻鐵路紅線,建設中還需要4到6米寬的施工便道,他們將施工便道縮減為2至3米。錯車台也首次“借用”鐵路紅線設在承台之間,最大限度地減少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別小看這一兩米距離,42公裡算下來,能節約不少耕地。”耿杰說。

記者注意到,制梁場面積也被“壓縮”到了極致的175畝,惠農區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為此沒少跑現場,一遍遍優化方案,中鐵北京工程局包銀項目一標段也將原先施工完成整體復墾的方式改為邊建設邊復墾。粗略估計,僅包銀高鐵惠農段,從各渠道節約的永久基本農田整合后可達250多畝。

“對於重點項目施工建設用地來說,將耕作層土壤剝離,能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永久基本農田。”石嘴山市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監督與草原濕地管理科工作人員趙瑋婧告訴記者。

據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相關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為1400.23萬畝。這些耕地中的“精華”,對全區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乃至社會穩定都起著重要作用。“我區將永久基本農田作為國土空間規劃核心要素,嚴格控制非農建設佔用,保護利用好永久基本農田。”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除國家規定重大建設項目外,其他建設項目一律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

“我們將在全程跟蹤管理永久基本農田基礎上,切實做好重大項目、臨時用地、設施農業用地等涉及永久基本農田佔用、補劃、復墾的方案編制等工作,嚴格論証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補劃的合理性合規性,確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質量不降、依法佔用。”該負責人介紹。

昔日鹽鹼地如今變良田

“這片地是2010年賀蘭縣暖泉農場耕地佔補平衡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也是我們所建成耕地佔補平衡項目區的一部分。”賀蘭縣自然資源局項目建設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6月5日,記者在位於賀蘭縣的寧夏農墾集團暖泉農場11隊看到,一塊塊整齊劃一的農田一眼望不到邊,泛黃的麥浪在風中搖曳,預示著今年的豐收。

“十幾年前這裡是一片白茫茫,地裡結滿了鹽霜,連蚯蚓都養不活,被當地百姓視為‘農業荒漠’。”該工作人員說。

“變廢為寶”的化學反應是如何發生的?

2011年,賀蘭縣為實現耕地佔補平衡,保障重大項目建設,決定在暖泉農場等鹽鹼地實施墾造耕地項目。

賀蘭縣自然資源局實施的耕地佔補平衡項目總投資703.46萬元,項目建設規模968.78公頃,新增耕地面積525.99公頃。10年間,項目組通過平整土地、栽種芨芨草和沙荊等抗鹽鹼植物、土壤脫鹽改良等工程,終於將曾經荒草蔓延的鹽鹼地變成“高產寶地”。田成片、溝相連、路成網、灌排配套等種種變化,更是讓耕地質量等級由最初14等的低等地一躍成為7.1等的高等地。

“該項目的實施,是貫徹落實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的‘佔一補一’堅守耕地紅線的舉措。”該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如今在這裡種植的水稻畝均單產提高50公斤,年總產量由開發整理前的147.45萬公斤提高到443.36萬公斤,總產值由442.36萬元提高到1330.1萬元。”

“十三五”期間,賀蘭縣自然資源局共實施7個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和4個耕地佔補平衡土地整治項目,建設規模達到3665.21公頃。

記者了解到,針對我區發展建設不可避免佔用耕地、生態用地與耕地后備資源交叉重疊,以及各市縣庫存指標不均衡等現實情況,近年來,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牢固樹立耕地佔補平衡攻堅“一盤棋”思想,多措並舉,在保障重點建設項目順利落地的同時,全力守住耕地紅線。

2020年,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印發《關於嚴格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制度的通知》,規范補充耕地項目立項、驗收等工作程序,改進補充耕地項目管理方式,提高項目備案入庫工作效率,確保補充耕地的數量真實、質量可靠﹔2021年《關於開展耕地佔補平衡項目清查整改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強耕地佔補平衡管理,確保補充耕地真實可信。“十三五”期間,我區年均審批建設佔用耕地1.7萬畝,均在建設用地報批階段落實了“佔一補一”“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的要求。

此外,我區還鼓勵各地探索利用社會資本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建立資金使用及收益分配機制,調動企業參與土地整治項目的積極性。“十三五”期間,我區共實施補充耕地項目104個,補充耕地面積14.2萬畝。

在此基礎上,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還建立了自治區耕地佔補平衡指標交易平台,研究制定耕地佔補平衡指標交易管理辦法,規范補充耕地指標交易工作,確保耕地佔補平衡指標交易公正、公開、公平。2016年以來,在全區范圍內調劑耕地佔補平衡指標4.77萬畝,先后保障銀西高鐵、烏瑪高速等國家、自治區重大項目及時依法依規落地。

“人巡”+“技巡”遏制亂佔耕地

6月5日,吳忠市利通區馬蓮渠鄉楊渠村,推土機正在將違法佔用的土地平整恢復成原來的模樣。

“這片土地在平整前是一般耕地,在我們系統有明確標記,結果收到上級推送的衛星圖斑,經核對發現這塊土地發生了變化,趕緊過來查看,發現有老鄉正在改擴建房子,就及時勸阻他們停下來恢復耕地。”吳忠市利通區馬蓮渠鄉執法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依法查處違法佔用耕地行為,是自然資源部門履行“兩統一”職責的重要任務之一。寧夏不斷創新自然資源執法巡查方式,建設運行“寧夏自然資源執法監測監管系統”,及時發現、制止、查處自然資源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

“以前我們發現違法亂佔耕地行為,主要是靠動態巡查和線索舉報,現在綜合運用衛星遙感影像監測、無人機巡查等手段,隻要地表發生變化,通過衛星影像圖一疊加就能看出來。”吳忠市利通區自然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馬鋼說。

在馬鋼的辦公桌上,並排擺著3台電腦。一台接入國家監控系統,一台接入自治區監控監管系統,另外一台則是辦公常用。

今年年初,依靠這套系統,工作人員在吳忠市金銀灘鎮楊馬湖依法處置了一處撂荒土地。1月,收到了上級推送的疑似違法佔耕圖斑,工作人員現場核實發現,該區域是一片基本農田,被堆積了農膜、秸稈等物料,處於撂荒狀態。

“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連續撂荒兩年的土地是需要收回集體的。”馬鋼說,“在發現這片土地被違規使用后,我們立即要求進行整改,3月就整改完畢”。

通過“人巡”加“技巡”的模式,自然資源部門有效避免了人手不足、覆蓋面窄、發現不及時等弊端,最大程度地實現了“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

2020年,衛星影像發現馬蓮渠鄉陳木閘村存在一處疑似違法圖斑,經巡查人員實地核查,一家農戶未經批准正在農用地上建飼料加工廠。由於發現及時,該飼料加工廠建設處於初期階段,拆除恢復難度不大,既降低了執法成本,又減少了農戶損失。如今記者在現場看到,農田裡苜蓿長勢喜人。

寧夏自然資源監測監管系統以周為單位進行數據獲取、數據分析、圖斑核查等,其推送的疑似違法圖斑更有利於基層開展“靶向”巡查。

“我們將加大執法巡查力度,特別是與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專項整治、黃河流域專項執法、礦山企業超層越界核查等工作相結合,定期對轄區自然資源領域違法違規形勢進行分析研判,充分發揮執法巡查前哨預警作用,及時發現、制止、查處各類自然資源違法違規行為。”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耕地保護事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黨中央、國務院對耕地保護的要求也是嚴之又嚴。”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寧夏自然資源系統將堅持底線思維,強化紅線意識,聚焦耕地“非農化”行為“六個嚴禁”政策措施,著力嚴格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壓實市縣政府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努力實行縣、鄉、村三級聯動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同時,構建智慧耕地技術體系,實現耕地數量、質量變化情況早發現、早查處,探索建立耕地保護激勵獎勵機制,提高社會各界耕地保護的自覺主動意識。

(責編:閻夢婕、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