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寧夏·黃河篇

寧夏:全力以赴 確保黃河安瀾

2020年12月15日12:15  來源:人民網-人民視頻
 

相關視頻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5日12:15
上傳視頻,來人民播客

來源:人民網-人民視頻      0條新聞

黃河,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寶貴資源,孕育了五千年燦爛的華夏文明,也見証了中華民族歷史歲月的變遷。

歷史上黃河並非都是今天水流舒緩的溫馴景象,銀川“72連湖”就是長期水患不斷形成的地貌見証。千百年來,寧夏人民因飽受黃河水患而進行長期水利開發建設,引水渠、排水溝隨處可見,秦渠、漢渠、唐徠渠等引黃古渠依舊發揮重要作用,以渠、溝、橋、閘、壩、灘為名的鄉鎮、村庄隨處可見……黃河水利文明在寧夏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寧夏地處黃河上游,長期靠河吃河,逐漸造成重開發、輕保護傾向,在黃河干流採砂、違法堆場、非法生產、違法建筑等行為日益嚴重。為此,寧夏實施“清河行動”,全面禁停黃河干流採砂,清理違法堆場,將全區443平方公裡黃河水域劃入生態紅線范圍,擴建黃河標准化提防。

2008年以來,寧夏建設了402公裡黃河標准化堤防,構筑起了一道防洪保障線和搶險交通線。其中吳忠、青銅峽、銀川市區段防洪標准50年一遇,堤防等級為3級,其余河段為20年一遇,堤防等級為4級,黃河兩岸135萬畝農田、76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千百年來,“黃河安瀾”的夢想終於成為現實。

如今的黃河兩岸,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組成了風景秀麗的綠色長廊,標准化堤防上的雙向六車道路面橋梁,構成全天候、全方位、無障礙的防洪保障線和搶險交通線。寧夏入黃泥沙也從最高時的1億噸減少到現在的2000萬噸,生態質量持續得以改善。寧夏人民正在“天下黃河富寧夏”的康庄大道上,續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責編:梁宏鑫、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