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証西海固啃下最后硬骨頭

2020年11月19日08:07  來源:寧夏日報
 

  葫蘆河千年奔流不息,六盤山見証滄海桑田。

  11月16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同意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全部脫貧“摘帽”。

  至此,作為寧夏脫貧攻堅戰攻克的最后一個堡壘,西吉的“貧困”二字被封印在歷史卷軸裡。

  至此,西海固一代又一代奮斗者的夙願得以實現。

  在西吉這片熱土上,紅軍長征精神的火種照耀時空﹔在脫貧攻堅征程中,50萬西吉兒女勠力前行,守初心、擔使命、謀福祉,譜寫壯麗華章。

  交上時代答卷

  初冬,小雪洋洋洒洒飄落在六盤山西麓的西吉縣馬蓮鄉羅曼溝村。村民馬文虎和妻子李存萍從青貯池裡取出飼料,拌上麥麩、油渣,倒進牛槽裡。

  馬文虎看著牛進食時,李存萍來到廚房,打開灶台旁水龍頭洗淨手,從冰箱裡拿出牛肉、蔬菜,准備一家人的午餐。因病致貧的馬文虎於2016年貸款養牛,4年增加到30頭,一年純收入10多萬元,不但擺脫了貧困,還建起了四合院,有了穩定產業。

  羅曼溝村曾因住窯洞、吃窖水、走泥路,得名“落難溝村”,是西吉縣深度貧困村之一。這幾年,羅曼溝村借助扶貧政策,調整產業結構,通水、通路、通動力電,發展草畜產業,共飼養牛1000多頭,戶均6頭牛,成為西吉縣決戰脫貧攻堅的生動縮影。

  作為今年全國52個挂牌督戰縣之一,西吉縣295個行政村中,曾有貧困村237個。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吉縣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精准施策,盡銳出戰,久久為功。

  “緊盯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急迫的難題,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西吉縣扶貧辦主任蘇佔成說。

  西吉為295個行政村配備了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813名干部長期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7181名干部每人幫扶5戶貧困戶,實現幫扶全覆蓋,常態化進村入戶辦實事解難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7年來,西吉縣累計脫貧35569戶154213人,綜合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4%下降至零,脫貧人口錯退率和貧困人口漏評率均為零,群眾認可度達到98.9%,237個貧困村全部達標脫貧出列。

  夯實脫貧根基

  今年夏季,馬蓮鄉、將台堡鎮、興隆鎮數萬畝冷涼蔬菜喜獲豐收,娃娃菜、菜心、龍牙菜採收包裝后,通過冷鏈物流車送到湖南、江蘇、廣東等50多個大中型城市,端上了南方居民的餐桌。西吉冷涼蔬菜產業通過訂單多元互補、種植、錯季銷售,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年銷售60萬噸。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西吉縣把發展產業作為治貧致富的根本之策,培育草畜、馬鈴薯、冷涼蔬菜、小雜糧和勞務為主的“4+1”主導產業,全面構建政策支持、資源傾斜、干部幫扶的脫貧攻堅體系,引導支持貧困群眾依靠自己雙手開創美好明天。

  馬蓮鄉麻子灣村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偏僻山村,村民通過養牛脫貧致富,全村飼養牛1400多頭,貧困發生率已從2014年的60%降為零。在葫蘆河兩岸、南北山川,西吉打造“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的草畜產業發展模式,養牛戶達到5.6萬戶,戶均養牛5頭以上。

  紅耀鄉大堡村5800畝馬鈴薯再獲豐收,原原種走俏甘肅、內蒙古等周邊市場。“常住戶戶均種植馬鈴薯30畝以上,按畝產2500公斤、每公斤1.2元計算,畝純收入2000元,戶均純收入6萬元。”大堡村黨支部書記邵維強算賬說。

  種薯繁育、鮮薯外銷、澱粉加工、主食開發的“四薯並進”產業模式,推動全縣種植馬鈴薯面積80萬畝,總產值15億多元,產業人均純收入達1700多元。優質小雜糧種植面積40萬畝,勞務產業戶均務工1.3人。

  7年來,西吉縣共投入29億多元,支持31619戶137229人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經營性收入佔人均可支配收入50%以上,實現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改寫了“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歷史。

  點燃希望之火

  脫貧攻堅的腳步鏗鏘有力,為民謀福祉的初心堅如磐石。西吉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

  完善民生社會保障網絡,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和因病返貧致貧問題。通過實施家庭醫生簽約、“先診療后付費”服務、“一站式”即時結算,貧困患者報銷比例達到91.93%,縣域內救治率增至90.70%,當地群眾徹底告別了“大病靠拖、舉債治病”的歷史。

  修建廣廈千萬間,讓貧困群眾住上安全房。7年投入14.5億元,實施危房改造59522戶,農村群眾徹底告別了住窯洞、住土房、住茅草屋的歷史。王民鄉自2014年以來,共完成危房改造1417戶,受益人口6631人。“通過危房改造、維修加固等措施,徹底消除了農村危房。”王民鄉黨委書記毛兆平說。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托起未來希望。2014年以來,西吉縣投入資金44億元,實施農村薄改工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縣85374名適齡兒童沒有因貧輟學學生,每年有3650余名貧困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實現了“義務教育有保障”和“教育脫貧一批”目標。

  紅耀鄉小庄村與甘肅省會寧縣接壤,地處偏僻,曾經“水比油貴”,是西吉縣飲水最困難的村庄。如今走進小庄村,村民家裡的衛生間裝上了浴霸、熱水器、坐便器,自來水通到廚房、牛棚。77歲的李彩蘭老人說,從涇河引來的自來水,是她這輩子喝過的最甜的水。西吉縣7年投入17.4億元,為295個行政村7.4萬農戶全部通了自來水,解決了資源性和水質性缺水的問題,城鄉居民實現了從“喝水難”到“喝好水”的歷史性跨越。

  2014年以來,西吉縣累計投入資金150億元,為脫貧攻堅目標實現、主導產業擴量提質、基礎設施提升改善打下了堅實基礎。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入學率、基本醫療參保率均達到100%,農村安全住房、安全飲水全覆蓋,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以上,穩定實現“三保障”。

  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車、通動力電、通寬帶網絡﹔貧困戶生活用電和廣播電視入戶率達到100%﹔行政村文化活動場所、綜合服務網點、標准化衛生室實現全覆蓋。農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記者 剡文鑫)

<p>    <p  align=

  位於西吉縣馬蓮鄉的蔬菜產業園已實現規模化、標准化生產。

(責編:趙茉鈺、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