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讓古老藥業煥發新機

2020年11月17日08:15  來源:寧夏日報
 

   秋冬交替時節,彭陽縣迎來中藥材收獲季。

   盤山梯田裡“鐵牛”奔騰,鬆軟的土地上人聲鼎沸。板藍根、黃芪、黨參,隨著犁鏵翻滾破土而出,展露豐滿容顏,鋪展開一幅豐收圖景。

   中藥材是國之精粹,在彭陽縣有著悠久的種植、使用歷史。

   近年來,彭陽縣把中藥材種植納入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加大資金、技術、科研投入力度,培養人才隊伍,培育龍頭企業,打通流通環節,拓展銷售市場,建立育、種、收、加、銷為一體的產業鏈,產學研並舉,實現由低端向高端邁進,從縣際平台向全國平台發展,推動中藥材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育恆業

   彭陽縣自1983年建縣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立縣方針不動搖,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代接著一代干,一張藍圖繪到底。

   37年來,彭陽縣勵精圖治,堅持不懈地改土治水、植樹造林,林木累計保存面積從建縣初的27萬畝增加到203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75.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0.6%,小流域治理程度提高到76.3%。

   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中藥材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幾年,彭陽縣注重念好‘山水經’、種好‘搖錢樹’、打好‘生態牌’,實施‘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發展中藥材種植,為農民培育增收的‘綠色銀行’。”彭陽縣委主要負責人說。

   彭陽縣境內耕地土層疏鬆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土壤、空氣、水無污染,生態環境好,有利於發展無公害高產優質中藥材。退耕還林、荒山造林面積達180萬畝,為發展秦艽、柴胡為主的林下藥材提供了廣闊空間。

   據自治區藥品檢驗所檢測,彭陽出產的黃芪甲苷含量為0.063%,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含量達0.072%以上,其有效成分含量遠高於《中國藥典》標准,產品品質優良,深受區內外客商、市場青睞。

   近年來,彭陽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增綠與增收並重,依托經濟林地發展山桃、山杏等林果經濟和中藥材等林下經濟,不斷激發生態紅利,為老百姓培育增收的恆久產業。

   “目前彭陽縣黃芪、黨參、板藍根等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18萬畝,成為東北部鄉鎮戰略性主導產業。在12個鄉鎮累計發展以杏子為主的經濟林75萬多畝,林產品年收入3.7億余元。”11月13日,彭陽縣科技局副局長李萬斌介紹,隨著當地生態步入良性循環,中藥材產業效益將會迎來井噴式增長。

   聚集資源強產業

   彭陽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早在南北朝、隋唐時期就有引種、栽培黃芪的史料記載,至今已有1500年的種植史。

   彭陽是我國古代十大名醫之一皇甫謐的故裡,境內中醫藥文化氛圍濃厚。千百年來,當地村民深受中醫藥文化熏陶,一直保持著種植和使用中藥材的傳統習慣。

   凝聚物華成此景,振興藥業靠今人。依托優勢資源稟賦,彭陽縣加強對中藥材產業的開發管理,成立專門的中藥材產業工作組,指導中藥材產業開發工作。科技部門邀請專家開展技術培訓,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企業、合作社、農戶生產種植,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

   “原來採取立體栽種,后來在科技人員指導下,學會攏溝平栽,中藥材產量提高了20%。”在白陽鎮白岔村中藥材收獲現場,陳文博說起科學種田頭頭是道,誰也想不到2年前他還是一個中藥材種植的門外漢。

   陳文博早期從事農資銷售,2019年看好中藥材產業發展前景,投資40多萬元種植藥材300畝。“政府補貼了24萬元,自己收入幾十萬元。”第一年小試牛刀,陳文博從中嘗到了甜頭,今年種植面積擴大到720畝。

   為了鼓勵群眾發展中藥材產業,彭陽縣出台產業脫貧富民實施方案,連續3年把黃芪、黃芩、黨參等藥材納入產業補貼范圍,從種苗繁育、生產種植、訂單收購、初級加工、品牌建設等方面給予獎補扶持。

   “對當年的黃芪、黃芩覆膜育苗和黨參平畦育苗,每畝獎補500元﹔黃芪、黃芩等秋季機械穴播育苗,每畝獎補300元。對當年移栽的黃芪、黃芩、黨參,每畝獎補400元,其他品種每畝獎補80元。”彭陽縣科技局中藥材產業負責人陳凱章介紹。

   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政策扶持,彭陽縣初步形成了以黃芪、黃芩、黨參、紅花為主,板藍根及其他品種為輔的規模化種植格局,種植面積從2014年的8000畝發展到現在的4萬畝,建成自治區中藥材科技示范基地3家,引導千余戶農民從事中藥材種植。

   彭陽縣還在退耕還林區、荒山及生態移民遷出區利用無人機飛播和人工撒播柴胡、秦艽仿野生種植,在保護種質資源、仿野生馴化種植的同時,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增收。

   “全縣農戶種植中藥材1萬畝,2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中藥材2000余畝,戶均10畝。”陳凱章介紹,按照畝產干板藍根170公斤、每公斤市場價13元計算,一畝中藥材可收入2200多元。

   2020年,彭陽縣發展中藥材種植7萬畝,林下藥材種植及撫育面積11萬畝,全縣年均中藥材產量近1萬噸,實現總產值6000萬元以上。大宗藥材一般畝均純收入2000元以上,收益是種植小麥、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的2至3倍。

   企業引領做長業

   “桃仁市場價每噸3.7萬元,杏仁市場價每噸2.7萬多元,一年可收購加工桃仁、杏仁1.2萬噸,年產值4000多萬元。”走進楊喜奎的加工車間,隻聞機械轟鳴聲,桃杏殼在院子裡堆積如山。

   “彭陽的青山確實成了金山銀山。”楊喜奎原來從事糧食收購生意,在跑市場過程中,發現山桃、山杏商機。“老家有大量的山桃山杏,由於沒有加工業,全部以原料便宜銷售。”2015年,楊喜奎投資百萬元,在彭陽縣建成第一家桃仁、杏仁加工生產線,通過殼仁分離,利潤提高20%。

   “按照年產7000噸桃、杏仁,每公斤35元計算,年產值2.4億元。”陳凱章說,彭陽縣有山杏、山桃75萬畝,桃、杏核年產量近6萬噸,但實際加工隻有十分之一,潛力巨大。

   守著金山銀山,彭陽縣發揮企業引領作用,強化精深加工能力,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通融,不斷增強產品附加值,把中藥材產業打造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

   彭陽縣實施補貼措施,對中藥材生產加工機械在享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基礎上再累加補貼20%,未進入國家補貼目錄的補貼30%﹔經審批,新型經營主體新建貯藏、分揀、加工車間的,每平方米獎補100元,進一步激發農戶、合作社、企業參與產業開發的積極性。

   “農戶除了土地流轉畝收益100元至500元外,可就近在藥材種植企業或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務工,對農民增收有直接帶動作用。”白岔村村民徐萬花在陳文博種植基地揀拾藥材,按天計費,一個月收入4000多元。海國仁夫婦在藥材基地干了一個月,共收入1萬元。白岔村30多人像他們一樣,常年在藥材基地從事種植、除草、收獲工作。

   得益於惠民政策支持,該縣以彭陽縣壹珍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寧夏天成扶農中藥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寧夏恆原朝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業為龍頭,注冊中藥材企業、合作社29家,通過建立高標准示范基地、簽訂訂單種植合同,形成“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聯合機制,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

   29家企業、合作社流轉土地約2萬畝,建成500畝以上示范基地7個、千畝以上示范基地5個,建立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2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適度規模經營、撂荒土地利用、農民就近務工創收等問題。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彭陽縣已形成中藥材合作組織26家,引領產業縱深發展。

   產銷一體建全業

   “艾條、艾枕、艾柱等產品通過線上線下兩個平台,銷往上海、廣州、西安、蘭州等地。”走進彭陽縣古城鎮煌甫謐艾益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著打包銷貨。古城鎮是中華名醫皇甫謐的故裡,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艾草種植的優良環境。2019年,通過政府牽線搭橋,該公司負責人晁主鐸前往古城鎮投資建集艾草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農業開發公司。

   有了好的原料、優質產品,才能在市場上立住腳。彭陽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聚焦訂單銷售、國內大中城市線下線上銷售,強化產銷對接,破解產品銷售難題。

   “依托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系對接北京同仁堂、國藥集團、廣藥、湖南春光九匯等4家大型藥企,增加訂單銷售。依托彭陽縣壹珍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寧夏天成扶農中藥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寧夏仙草匯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開拓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甘肅隴西等國內藥材市場。”李萬斌介紹,彭陽縣還支持本地藥業企業搶佔中藥材藥食同源系列產品市場,引領線上產品銷售。

   “彭陽出品的中藥材質量好,外地客商搶著收購。”彭陽縣壹珍藥業負責人韓萬裡是彭陽縣中藥材產業規模化發展“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從初期小規模種植到產加銷一體化發展,見証了彭陽縣中藥材產業不斷壯大過程。

   “起初,彭陽縣沒有中藥材加工企業,藥農以賣原材料為主。”韓萬裡介紹,賣原料,市場價格不穩定,動輒折本。2013年之后,彭陽縣中藥材基地相繼建立,進行深加工,解決一部分人就業,中藥材收益提高了30%。

   抓住產業快速發展之機,韓萬裡逐年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目前種植面積2700畝,種植品種從柴胡、黨參等兩三個增加到7個。同時,把勞動力捆綁到產業鏈上,藥業公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介入脫貧攻堅,採取訂單種植模式,與村集體和種植大戶簽訂收購合同,農戶種植面積1.4萬畝,種植大戶年收入10萬元。

   近日,記者從彭陽縣召開的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總結“十三五”科學謀劃“十四五”專題研討會上了解到,該縣根據“十四五”規劃,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核心,瞄准構建產加銷全產業鏈,制定優惠扶持政策,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方式,重點推進黃芪、黃芩、黨參、紅花、板藍根等優質中藥材規模化、標准化、規范化種植,全力把中藥材產業打造成脫貧富民的主導產業、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記者 剡文鑫)

<p>    <p  align=

  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中藥材種植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p>    <p  align=

  中藥材產業為當地群眾提供務工機會。

<p>    <p  align=

  優質山桃、山杏仁帶來商機。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