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聚焦破解缺水瓶頸,竭力為經濟社會發展護航

水安全 業興旺 人幸福

2020年10月28日08:03  來源:寧夏日報
 

  秋日,彭陽縣紅河鎮文溝村迎來最具魅力的時節。站在崖邊環顧:山坡底下,依依村舍,榆柳蔭掩,片片赭林點綴大地。村裡牛羊肥壯,道路整潔,村民們精神飽滿,交談中盡是脫貧致富的心勁和打算。

  文溝村地處彭陽縣最南端,自然稟賦差,靠天吃飯,飲水靠驢馱人背。486戶1830名村民,三分之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家家戶戶喝上了放心水,繳費、故障報修等通過手機就能實現。水興產業旺,現在全村牛存欄量2600頭。“預計今年人均收入超過12000元,比5年前多出近一倍。”村黨支部書記蘭武英說。

  文溝村的變化是我區水利發展惠民生的縮影。

  “十三五”期間,全區聚焦破解缺水瓶頸,定位治水現代化,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加快實施“六大水利”建設,大力推進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水災害系統治理,竭力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寧夏大地呈現出一幅水安全、業興旺、人幸福的景象。如今,全區自來水普及率達90%,農村集中供水率達98%,建檔立卡貧困戶自來水普及率達95%以上,基本解決了439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節水破解缺水瓶頸

  為讓每一滴水物盡其用,寧夏雙管齊下:一方面開辟水源,建設水利工程、增加濕地面積、保護渠系生態不斷流,實施一批小型工程,使中水、洪水、雨水資源化,留住每一滴“過路水”﹔一方面將節水作為破解缺水瓶頸的革命性措施和根本出路,貫穿於生產生活生態發展用水全過程。

  5年間,有限的水資源保障了800多萬畝農田均衡受益,全區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全區高效節水面積累計達到400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4以上。重點用水行業節水型企業超過70%,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成為全國首個煤化工廢水“近零排放”園區,河湖濕地生態補水逐年增加。

  長河安瀾,河安則百姓安。通過實施黃河二期防洪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的加固、提升,防洪能力達到20年至50年一遇,成功抵御近年來多次洪峰,經受住了高水位運行考驗。全區水庫安全運行管理不斷加強,實現水庫無一垮壩、堤防無一決口、群眾無一傷亡。

  搭建現代水網體系

  2016年6月,寧夏中南部城鄉安全飲水工程中庄水庫下閘蓄水,實現了寧夏境內首次“南水北調”﹔青銅峽、固海、紅寺堡、鹽環定、沙坡頭5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讓寧夏引揚黃灌區向生態型、集約型、高效型邁進﹔河湖監管、水資源監控調度、水土流失監測、山洪預警預報、工程建管、城鄉供水管理服務等應用系統已經建成,並不斷完善……

  “十三五”以來,城鄉供水網、農業灌排水網和信息水網三張網構成的現代水網體系構筑,這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了最有力的水資源保障。同時,以水權、水價、水交易為重點的各項水利改革任務統籌推進,中央水流產權確權試點任務通過國家評估驗收。水利投融資渠道不斷拓寬,僅2019年企業及社會資本水利投資45億元,較上年翻了一番。

  河湖水環境持續向好

  這5年,河湖長制、打好新時代黃河保衛戰成為黃河保護治理的“總抓手”和“牛鼻子”,岸上岸下齊抓、治標治本並舉。沿黃各市縣關停沿河砂場、搬遷污染企業、退出養殖產業,入黃排水溝全部納入排污監控,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全部提標改造。全區3670名河長、228名湖長走馬上任、守護河湖安康,全區河湖水環境持續向好。全區水土流失面積減少至不到1.61萬平方公裡,治理程度達55.6%,年入黃泥沙由上世紀80年代的1億噸減少到2000萬噸。

  千百年來,浩浩蕩蕩的黃河養育了寧夏人民,孕育了寧夏文明,培育了寧夏特有的黃河文化,這5年,人們孜孜不倦發掘、整理與研究黃河文化,取得耀眼成績。2017年10月11日,寧夏引黃古灌區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黃河流域主干道上產生的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今年,《寧夏引黃古灌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條例》頒布實施,成為我區“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講好黃河故事”的又一具體實踐。

  未來已來,黃河的綜合性治理、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已經起筆。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