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彭陽縣:厚植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

2020年10月23日08:08  來源:寧夏日報
 

   10月22日,秋陽洒在金黃色的玉米堆上,掰玉米的姬丕花臉上映著豐收的金色。彭陽縣古城鎮皇甫村姬丕花家今年種了30畝玉米,全部進行青貯、黃貯作飼料,飼養15頭牛,年底能出欄三四頭,預計純收入6萬元。

   “從山上沒搬下來時,我住窯洞、睡土炕、走泥濘小路、娃娃上學離學校遠,每天愁得睡不著。天一旱,井裡就沒水,人和牛吃水都很難……”姬丕花的往事不堪回首。

   易地扶貧搬遷實施后,姬丕花等352戶1431人從高山等村組搬到了皇甫村安置區,學校、衛生室近在咫尺,路是平坦柏油路,一擰龍頭自來水就進鍋了,生活就這樣美好了起來。

   進取的姬丕花開始培育自己脫貧致富產業。先開了一個小賣部,一個月能賺500元。又養了5頭牛,在免息扶貧貸款的支持下,現在牛圈裡養著15頭牛。

   和姬丕花的“有土”產業不一樣,易地移民馬蓮花走的是“無土”脫貧的路子。“我每天能掙80元,在家門口打工,顧家又掙錢。”為了給搬遷戶創造更多的收入,皇甫村建設了艾草加工扶貧車間,搬遷戶除了通過種地、養牛增加收入外,還可以就近務工。當前,艾草加工扶貧車間一共有37個易地移民務工,每人月薪在2500元左右。

   目前,皇甫村種植4500畝玉米,養殖戶80余戶,肉牛存欄3600余頭,羊存欄13000余隻,每年組織轉移勞動力150人,收入165萬元。“縣上正把我們村4000畝‘皮條’梯田推成‘寬大平’梯田,大型機械可以在田裡耕種、收割。明年就可以種更多飼料玉米、艾草,把我們的‘無土’‘有土’產業發展得更好。”皇甫村黨支部書記馬志科說。

   彭陽縣“有土”“無土”扶貧兩手抓,厚植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有土”扶貧,在已有種養產業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條,從生產端向加工端、市場端轉變。“無土”扶貧,目前全縣49%的農村勞動力長年在外務工,就近就地吸納易地移民就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扶貧車間等40%的務工者是易地移民。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