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團結村:移民村的精彩蝶變

2020年10月20日08:06  來源:寧夏日報
 

   走進中衛市沙坡頭區興仁鎮團結村,從村庄面貌到產業發展,處處能感受到這個移民村躍動的綠色脈搏。

   產業有方向 脫貧有動力

   團結村是2011年由海原縣11個村搬遷組成的生態移民村,底子薄、基礎弱,近年來通過抓產業、促就業、重造血,帶動貧困群體增收。

   面對養殖園區利用率不到50%的現狀,團結村對養殖園區進行清理整頓,實行有償使用制度,調動了村民入園養殖的積極性。今年,團結村為養殖戶累計貸款2000多萬元,合作社為社員提供代買牛羊、擔保貸款、技術指導、銷售服務,聯帶殘疾人家庭18戶托管養殖,結成利益共同體。在合作社引領、示范和帶動下,全村群眾共同發“羊財”。

   截至目前,園區110座圈舍利用率100%,全村羊隻存欄10680隻,肉羊育肥出欄25600隻,銷售收入2000萬元,產品遠銷上海、廣東、河北、內蒙古等地,成為村裡脫貧致富支柱產業。

   過去,種植業一直是團結村的短板。2018年,團結村種植壓砂瓜1000畝,坡改梯田2000畝,全部以村集體流轉給農業合作社經營。硒砂瓜種植示范基地全部採用“芽子苗”,確保硒砂瓜品質好、賣得好。今年8月份上市,全部銷往重慶、廣州、陝西等地市場,畝產值2000余元,為村集體增加經濟收入20萬元。

   此外,團結村從甘肅、河北引進優質馬鈴薯原種和谷種,種植馬鈴薯600畝,谷子700畝,蕎麥700畝。目前,谷子長勢良好,預計畝均增收3000余元。

   “產業有了方向、見了實效,村民才有穩定可持續的致富之源。”團結村駐村第一書記何太民說。

   致富有門路 腰包鼓起來

   村民田彥武是建檔立卡戶,日子曾經過得緊巴巴的。后來,一家人靠勤勞擺脫貧困,田彥武在興仁鎮周邊打臨工補貼家用,兩個兒子都在外地打工。田彥武粗略算了算,今年全家僅靠務工一項就收入11萬余元。

   今年,團結村在組織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的同時,圍繞興仁鎮硒砂瓜和枸杞種植、除草、採摘、裝運、銷售等環節,主動與種植企業和種植大戶對接,組織閑散勞動力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全村年勞務輸出890人。此外,運輸業也是團結村的主導產業,近年來,該村越來越多的村民依靠政府貼息貸款發展運輸業。全村有107輛大型貨運車輛,帶動就業200多人,年收入2000多萬元。

   團結村實行包村鎮領導、包保干部、村干部、駐村干部、黨員或致富帶頭人“五包一”措施。經統計測算,該村未脫貧戶全部脫貧,邊緣戶、脫貧監測戶全部消除致貧返貧風險,“三類人群”人均純收入5300元以上。

   民風轉變了 環境美起來

   在建檔立卡戶田風俊家中,院落內外干淨整潔,種有果樹、花卉等。前不久,田風俊家成為團結村“最美庭院”候選之一。談起團結村的變化,田風俊喜笑顏開:“產業發展起來了,村庄環境變美了,感謝扶貧好政策,讓我們脫貧過上好日子。”

   團結村加大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實施庭院拱棚轉型改造項目,種植早酥梨、矮化蘋果等果樹5934棵,植綠了村庄,美化了環境。村民們在庭院、集體林帶裡平地、除草、種花,營造了優美的小環境。

   村文化體育廣場、活動中心、衛生所、愛心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齊全。今年村裡建了愛心超市,採取村民義務做好事積分兌換商品的辦法,引領新風尚,傳遞正能量。村裡還開展農民運動會、刺繡比賽、讀書、閱覽等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帶動村風、民風好轉。

   目前,團結村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61.9%降至零,集體經濟收入30.2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7800元左右,一個昔日的貧困村正在悄然蝶變。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