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村集體經濟“點面開花”

2020年09月18日09:05  來源:寧夏日報
 

   “在服裝廠干活月收入2000元,不但能貼補家用,自己也有了零花錢。”9月16日,在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馮庄村扶貧車間,村民吳應聰忙著趕制校服。

   吳應聰是馮庄村建檔立卡戶,家裡5口人,3個孩子上學。由於人均不足1畝地,養牛缺少飼草料,發展產業先天不足,一家人生活主要依靠其丈夫務工維持。

   2018年,馮庄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利用幫扶資金建起扶貧車間,通過訂單代加工校服,吳應聰應聘到車間工作。她雖然文化水平不高,卻有著給家人裁剪、縫制衣服的經驗。來到服裝廠,從裁剪到制衣,她很快能獨立完成,一年能掙2萬多元。

   吳應聰的縫紉技術有了用武之地,眼界開闊了,想法也多了。去年,她在政府幫助下買了幾頭牛,僅有的幾畝耕地全部種上了青貯玉米,她一心養牛、務工。“一天喂兩次牛,還有時間到車間干活掙錢。”吳應聰說,這樣的生活輕鬆又有錢可賺。

   “發展村集體經濟不僅帶動當地產業發展,還給建檔立卡戶提供了穩定增收渠道,強化了脫貧成果。”開城鎮黨委副書記何斌說。

   在扶貧車間忙著生產的同時,一路之隔的現代化日光大棚裡,建檔立卡戶趙彥琴等人正忙著給草莓覆膜。“到大棚裡干活后,再也不用為生活擔心。”趙彥琴的丈夫患腰椎間盤突出和股骨頭壞死,無法從事體力勞動,一家3口的生活重擔壓在趙彥琴肩上。

   就在趙彥琴為生計苦苦掙扎時,馮庄村的10棟現代設施蔬菜大棚建成了,通過“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幫助趙彥琴等建檔立卡戶務工增收,又通過入股分紅的方式,帶動建檔立卡戶穩定增收。

   “企業年支付工資50萬元,支付村集體租賃費15萬元,參股村民人均年分紅2000元。”馮庄村黨支部書記梁學文介紹,“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同時,為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戶提供了務工機會,為兜底戶提供了分紅保障,真正實現‘三贏’”。

   如今,村集體經濟在原州區“點面開花”,並在各村形成特色經營實體,蹚出了一條富有生機活力的新路子。

   頭營鎮楊郎村除了自主種植香瓜和蔬菜大棚外,還將扶持資金注入本村14家企業,通過村企聯動,多渠道增加集體收入。去年,僅投資分紅一項就為村集體創收78萬元。中河鄉中河村與小溝村跨村聯盟,養殖肉牛260頭,村干部與50余戶村民入股抱團發展,年收益30余萬元。

   薛庄村整合山地,建立智慧農場,發展紅梅杏、月子雞、手工醋、香菇,線上線下一同銷售,3年累計為集體創收100余萬元﹔河川鄉海坪村將7000多畝山地平整為梯田,種植青貯玉米,發展肉牛養殖販運和良種羊繁育,帶動全村30余戶建檔立卡戶穩定脫貧,村集體收益穩定在15萬元以上。

   2019年,原州區整合幫扶資金1.16億元,在河川、寨科、炭山、頭營4個鄉鎮建設集中光伏發電站,年發電量19.9兆瓦,為發展滯后的41個貧困村每年帶來純收益15萬元以上。

   今年,原州區累計投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1.5億元,較2019年增長30%,全面消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148個行政村收入都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10萬元以上村近100個,50萬元以上村10個,100萬元以上村2個,預計實現收益近2400萬元。

   原州區張易鎮黃堡村等15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入股寧夏六盤金韻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按照“村黨支部+國企+基地”模式抱團發展,年初為每村保底分紅5萬元,吸納100余名村民在基地就業。

   近年來,原州區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先后出台多條激勵機制推動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在土地資源、項目帶動、科技支撐、財務管理等方面優先支持。對村集體經濟穩定收入5萬元以上的,對村黨組織增星晉級,增強村干部為集體干事創業的成就感。指導村集體經濟完成集體資產股權量化,及時分紅。楊郎村已向全村2000余名村民分紅30萬元,薛庄村為109個股東分紅15萬元。

   如今,原州區採取統一自主經營的有77個村,股份合作經營的有13個村,對外投資聯營的有58個村。主導產業有種養殖業、光伏、加工業、資產出租等,基本踏上了多元化、集約化發展的路子。

<p>    <p  align=

  在家門口務工,顧家賺錢兩不誤。

<p><p  align=

  村民腌制青貯飼料。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