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吉縣:產業生金引領民富

2020年09月11日09:27  來源:寧夏日報
 

   9月8日,西吉縣吉強鎮蘆子溝村沐浴在仲秋的暖陽中,谷穗沉甸、胡麻歸倉,又是一年豐收時。

   趁著天晴,村民王寶強早早起床,來到糧場處理胡麻。“今年風調雨順,糧食長勢好,10畝胡麻能產1000多公斤。”王寶強看著胡麻堆估算產量。

   此時,其他村民三三兩兩來到糧場,穿上防塵服,打開電風扇,3人一組忙碌起來。隨著木鏟揚起、落下,胡麻殼隨風飄走,婦女手持掃帚輕輕掠去殘稈,露出油亮飽滿的胡麻籽。

   “按照2公斤胡麻籽榨6兩油,50公斤胡麻榨15公斤油,一共能榨300公斤油。”王寶強算了一筆賬,“按照每公斤純胡麻油零售價60元,10畝胡麻能收入1.8萬元。”

   “村裡有糧油廠,糧食不用運出去,在家門口就能加工變現。”村民王橋梁接過話說:“幸虧有了小常。”

   王橋梁說的小常,就是開辦糧油廠的致富帶頭人常曉明。

   蘆子溝村是吉強鎮1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6年,在外闖蕩多年的常曉明返鄉創業,探索精細化雜糧種植,決定改變家鄉落后面貌,帶領村民致富。

   “之前,村民依靠畜力耕種,加上青壯年勞力外出,導致山地無人耕種撂荒。”常曉明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以每畝地100元的價格,從村民手中流轉2000畝土地,利用大型機械深耕開荒。

   緊接著,常曉明引進谷子、燕麥、胡麻等優質品種,並投資1700多萬元建起雜糧加工廠、農民田間學校、實驗採摘園,實施標准化種植。

   在常曉明的帶動下,蘆子溝村180多戶參與雜糧種植,通過土地流轉、聯合經營、訂單收購的方式,帶領村民轉變傳統作業方式,走上種、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路子。

   “谷子畝產從原來100多公斤增加至現在600多公斤,胡麻從畝產60多公斤增加到100多公斤。”吉強鎮黨委副書記馬雄介紹,蘆子溝村有5000多畝耕地,種植雜糧3000多畝,收入300萬元左右。王寶強除了自己種地外,還負責基地雜糧種植,一個月收入4000多元。

   常曉明引導村民發展了雜糧種植產業,還帶動村民就業。“村裡的剩余勞動力到基地務工,每天能掙80元至150元。”通過村集體資金入股分紅、設置公益性崗位、政策兜底等多項措施,蘆子溝村在2020年實現整村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零。

   隨著油料產品銷量逐年增加,蘆子溝村生產的小米、胡麻油以純正、口感佳深受消費者青睞。為了保証優質原糧的貯存和供應充足,常曉明在蘆子溝村周邊6個行政村流轉土地1萬多畝,建成11個雜糧種植基地,帶動農戶2000戶,年加工原糧3000多噸。

   在蘆子溝村忙著收獲小秋雜糧的同時,馬蓮鄉張堡塬村的冷涼蔬菜大量上市外銷。

   “常年用工量約為100人,季節性高峰期用工量達500人,工人務工費從100元到300元不等,季節性務工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張堡塬村向豐公司負責人蘇德花說起用工情況如數家珍。

   自2014年向豐公司建成現代循環示范園區以來,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改變傳統的養殖、種植、銷售模式,帶動當地村民產業轉型。同時,向豐公司結合張堡塬村土地和氣候優勢,與廣州一家農業公司合作成立農業合作社,種植冷涼蔬菜基地。

   “通過以銷定產,幫助村民從自耕自種中解放出來,提高土地利用率,村民通過在基地務工增加收入。”蘇德花說,“土地流轉費每畝600元,村民每天在基地務收入100元以上,熟練工一天可掙300元。常年在企業務工的人員中,建檔立卡戶佔60%以上,年支付工人工資500萬元。”

   “村民一年四季有工可務,在家門口務工還能照顧老人、孩子,做到顧家掙錢兩不誤。”馬蓮鄉黨委書記魏廷峰說,如今張堡塬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萬元。

<p>    <p  align=

  小秋雜糧喜獲豐收。

(責編:趙茉鈺、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