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奮進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

李金科

2020年09月10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堅實支撐和強大力量。當前,我們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處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節點。擔當時代重任、實現民族復興,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也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寧夏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立根塑魂、固本培元,為奮進新征程、續寫新篇章凝聚道德偉力和精神力量。

一、強基固本,在堅定理想信念中培育時代精神

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同心同德向前進的不竭動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培育弘揚時代精神,必須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為支撐,打牢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高舉思想之旗。思想建設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不懈用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要抓住“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推進覆蓋式、嵌入式、互動式、精准式傳播,開展大眾化、分眾化、多樣化、個性化普及,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和“學習強國”等平台,不斷增進廣大干部群眾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筑牢信仰之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基、力量之源。我們要深化研究闡釋和教育實踐,充分運用抗疫精神等鮮活素材,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打造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儀式感強的禮儀禮節教化活動,健全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

凝聚育人之魂。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是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問題。我們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進“四德”建設,深化“德耀寧夏”行動,開展“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系列活動,選樹一批“最美”人物、“好人”系列,扎實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實踐活動,努力培養造就千千萬萬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堅持德法兼治,以宣傳貫徹憲法、民法典為契機,推動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協調機制、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風險評估機制,讓良法善治為主流價值立規明矩、保駕護航。

二、感恩奮進,在推進偉大新征程中激昂奮斗精神

奮斗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動力,是中華文明興盛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時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們要牢記囑托、感恩奮進,進一步激發奮斗精神,靠奮斗創造美好生活。

堅定奮斗之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千上萬的建設者奔赴祖國“三線”,流血流汗、艱苦奮斗,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面向新時代,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幸福源自奮斗”的理念,大力發揚老一代建設者艱苦創業精神,大力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廣泛宣傳“最美奮斗者”的先進事跡,開展“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主題教育,抓好“新時代奮斗者”示范宣講,打造“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教育基地,推出一批謳歌人民、謳歌勞動、謳歌奉獻的文藝精品,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始終昂揚向上、奮發有為。

彰顯奮斗本色。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寧夏文化積澱豐厚,催生和形成了愛國奉獻、崇德向善、包容和順、開拓進取的精神。前不久,中宣部授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時代楷模”。我們要把身邊的“最美奮斗者”作為價值追求和學習標杆,建立奮斗典型發現機制,創新宣傳形式手段,打造“新時代塞上楷模”發布廳,拭亮“道德模范故事匯”品牌,引導人們明德崇德守德。特別是要在脫貧攻堅、“六穩”“六保”一線發現典型、禮遇模范,讓塞上江南成為一片奮斗的熱土。

凝聚奮斗力量。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發展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書寫的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面對新時代的趕考路、答好新時代的大考題,我們要講好成就故事,堅定奮斗信心,激勵干部群眾在新時代創造新偉業﹔要講好戰疫故事,廣泛開展“我身邊的戰‘疫’模范”學習宣傳,凝聚眾志成城向前進的強大力量﹔要講好小康故事,開展“決勝小康·奮斗有我”主題宣傳、“新生活、新奮斗、新起點”微視頻征集、“圓夢小康”系列文化活動,激勵廣大干部群眾永葆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

三、銘記歷史,在走好新長征路中發揚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始終熔鑄於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植根於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實踐。我們要銘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發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革命精神,以頑強的斗志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發揚革命傳統。寧夏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1926年就建立了黨的組織,紅軍長征和西征都曾轉戰寧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加強革命傳統教育,開展紅色英模人物學習宣傳,舉辦紅色檔案文獻巡展,組建紅色故事宣講隊,抓好文化大篷車巡演,創拍黨史專題片和建黨百年文藝精品,編輯出版紅色系列叢書,讓革命傳統成為教育群眾的生動教材,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時代印記。

賡續精神譜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把握時代的脈搏和潮流,形成了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獨具特色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持續弘揚這些偉大精神,充分挖掘其蘊含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推出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要發揮傳統和現代節日的涵育功能,用好重要時間節點,深挖愛國教育資源,開展“我與祖國共奮進”“奮斗的我、最美的國”等主題教育活動,為道德實踐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

用好紅色資源。寧夏境內現有革命歷史遺存100余處,燦若繁星的紅色資源是寧夏寶貴的精神富礦。我們要深入挖掘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將台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毛主席夜宿單家集等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思想內涵,提升教育功能,建設一批“紅色課堂”,培育一批研學項目,打造一批“實景黨課”,讓紅色遺產活起來。大力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高質量建設長城、長征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黃河文化傳承彰顯區,打造特色旅游帶,推動紅色文化與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融合發展,釋放出強大的時代凝聚力和感召力。

四、守望相助,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彰顯團結精神

精誠團結、同舟共濟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文化精神基因。奮進新征程,必須把促進民族團結作為生命線工程緊緊抓在手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深化民族團結教育。促進民族團結,最關鍵的是團結群眾、爭取人心。我們要立足統一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宗教觀宣傳教育,把它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點內容和各級黨校、干部學院必修課,融入干部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要抓實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融入村規民約、市民公約、學生守則、行業規范,讓“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深深扎根在各族群眾心中。

厚植文明文化沃土。加強民族團結,最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寧夏是我國5個民族自治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37.5%。我們要緊緊抓住文化認同這個民族團結的“根”與“魂”,持續深入開展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百場萬人”大宣講。要加強回族歷史文化研究,使各族群眾充分認識到回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回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以文化認同促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構建共有精神家園。維護民族團結,最長遠的是鑄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和諧民族關系。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多年來,各民族經濟相依、文化相融、情感相通,吳忠市利通區70多歲的回族老大媽王蘭花,退休后組建了3萬多名志願者組成的“蘭花芬芳”志願服務隊,成為民族團結的典范。我們要努力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月”“鄰居節”“塞上兒女一家親”等主題活動,推廣“七彩陽光·金色家園”等品牌活動,引導各族干部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攜手共進、團結一心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

(作者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人民日報》( 2020年09月10日 第 12 版)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