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開始,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共派出13批50余名專家與骨干來到固原市開展醫療幫扶,共接診患者3萬余人次——

為山城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

2020年09月05日08:02  來源:寧夏日報
 

“我們醫院共派出5名醫生援寧支醫。來到這以后,基本上每天有一台手術,今天他們都下鄉義診了,我有幸代表他們發言。”9月3日,陳金通說。

陳金通是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去年底,他主動報名參加援寧醫療隊。今年4月,醫療隊到達固原,剛下車,天空下起了小雪。

沒有片刻休息,福建醫療隊一踏入固原市原州區人民醫院立即召開座談會,了解醫院情況。其間,急診科突然接收一名患者,急需進行顱腦外傷手術,福建醫生林清鬆還未坐穩就走進手術台,實施手術。

陳金通了解到,當地胃腸道惡性腫瘤患病率高,並極大佔用了醫療資源。投入工作的醫療工作組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診療措施,開展無痛胃腸鏡和膠囊胃鏡新技術,開展早癌篩查和胃腸道息肉切除手術等,切實減輕患者痛苦。利用新媒體大力做好健康科普宣傳,參與寧夏幽門螺杆菌規范化診治科研項目,嚴格規范幽門螺杆菌的臨床診療,希望通過根除HP,降低胃癌的發生率,達到治未病的效果。

從2010年開始,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共派出13批50余名專家與骨干,不以山海為遠,一棒接一棒來到原州區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共接診患者3萬余人次。醫療幫扶,不僅僅要看病坐診、實施手術,重點要通過創新帶教模式,打造一支帶不走、能打勝仗的醫療團隊。

把什麼留下來?此次,醫療隊主要匯集了神經內科、肝病科、骨科、神經外科骨干,他們創新學術講座模式,以實際有趣的經典案例為點,向固原的醫生傳授臨床思維和治療新理念。

“每次看到我們科主任拿著小本子認真做記錄,我總是特別感動,也默默鼓勵自己要做得更好。”陳金通說,固原醫生的學習熱情都十分高。

把什麼留下來?醫療隊“手把手”教學。除常規安排教學查房及疑難病例討論,陳金通將教學融入各項常規診療工作中。今年6月,在醫療隊的協助下,原州區醫院在短時間內診斷出一位病患致死性的脾動脈瘤破裂患者,及時給予手術,成功挽救患者生命。陳金通說,這種病例在三甲醫院都很少見,而且搶救成功率並不高,能夠在縣級醫院成功搶救,正是得益於管床醫生細致問診的基本功和臨床思維的提升。

近年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共幫助醫院培養業務骨干和技術人才76人,提出實用可操作的建議和意見150余條,幫助建起了婦科、泌尿外科、骨科等6個重點專科,傳幫帶神經脊柱外科、耳鼻喉科、消化內科等8個弱勢科室從弱到強。開展新技術和適宜技術項目162項1607例,填補了原州區人民醫院診療科目上的多項空白。

今年7月底,陳金通的支援時間到期,但是他主動延長了支援時間,成為第13批附一醫療支援隊隊長。

“我必須把膠囊胃鏡等新技術完全教會這邊的醫生才能走。”陳金通說,留下來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情懷。

前段時間,陳金通與新來支援的吳貴博士交談。

“為何報名來援寧?”陳金通問。

吳貴回答:“每個人都會有情懷,這個時候能參與到脫貧攻堅戰中,為寧夏人民謀幸福、謀健康,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作為援寧醫療人,我願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做閩寧紐帶、結山海深情,助力寧夏人民擺脫貧困,這是我們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陳金通認為人的一生中,必須做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最近,這支福建醫療隊5名隊員,全部被原州區人民醫院授予“優秀醫師”稱號。(記者 喬素華)

(責編:高嘉蔚、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