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傾力打造“賀蘭第一村”

2020年08月28日08:00  來源:寧夏日報
 

   “基本拆完了,書記你放心,現在住的這間房正在重新粉刷,村裡環境整治咱不能落后。”8月24日,賀蘭縣常信鄉四十裡店村村民徐金寶家的幾間危房已經拆除,看到村黨支部書記張立來家裡,正在和水泥的徐金寶放下家什迎上前。

   自從常信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張立不是在村裡的拆危現場,就是在田間地頭。這個四十裡店村的致富帶頭人,把自己的青春和熱情都洒在了他熱愛的故土。

   1997年,初中畢業的張立跟隨父親學習養魚,經過3年成為一名水產養殖專業技術人員。

   “養魚最大的難題是如何減少死亡率,最初養魚時因為經常死魚,我吃住都在魚池。”張立回憶,在創業最初的幾年裡,有時看著魚池邊上擺滿的死魚,他好幾天吃不下飯。為解決這一難題,1998年,張立自籌資金赴山東、浙江、湖北等地參觀學習,購進14台增氧機,實現了喂魚自動化。

   1999年,張立在四十裡店村擔任村委會副主任,他經常利用農閑時間把村上的年輕人聚集起來,請縣裡的技術員在自家的魚池邊現場講課,組織青年參加科技輔導班,先后為18名青年引進致富項目,使他們成為村上的致富能手。

   從小生活在四十裡店村的張立,對家鄉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該村長久以來因為土地鹽鹼化嚴重,導致農戶種植水稻淌水難,糧食產量不高,農民收入低,村民甚至給村子起了個“四十爛店”的稱呼。當時張立主要負責村裡的農業工作,聽到這個稱呼,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經過多方實地考察,張立覺得稻蟹種養是個很好的發展模式,適合四十裡店村實際。他找到廣銀米業總經理趙建文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作為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糧食種植、生產區,來我們村種水稻吧。”幾次傾心交談下來,張立的真誠打動了趙建文。2012年,廣銀米業流轉四十裡店村600多畝土地種植水稻,發展到今天3000畝土地的稻魚、稻蟹、稻泥鰍、稻鴨等多種“稻田+漁業”的種養模式。

   自2017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張立一心扑在產業發展上,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培育特色產業項目,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使四十裡店村面貌煥然一新。

   四十裡店村是以水稻種植、稻漁立體養殖為主的農業大村,如何讓特色產業實現長遠發展?張立四處奔波,聯合廣銀米業、科海漁業、天榮公司等6家企業成立寧夏情系田園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投資300余萬元打造18社鄉村休閑民宿度假區,將農戶閑置的宅基地利用起來發展鄉村旅游,將四十裡店村打造成為銀川城北獨具特色的吃、住、行、游、娛、玩一條龍消費體驗目的地。

   “2019年,全村入股農戶220余戶,土地入股面積2760余畝,年入股分紅13.8萬元。”張立說,通過“村集體+農戶”相互配合,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預計今年年底完成第一次股權分紅。

   如今,四十裡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050元,增長到2019年的16500元。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0.44萬元,四十裡店村在張立的帶領下變成了“賀蘭第一村”。(記者 張曉慧)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