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寧鎮:“金沙灘”裡的幸福生活

2020年08月27日07:48  來源:寧夏日報
 

   “如果能再見到總書記,我想帶他看看我們村子有多美,大家生活多幸福。”8月25日,永寧縣閩寧鎮福寧村黨支部書記謝興昌向記者憶及4年前與總書記面對面交談的情形仍開心不已。“我牢牢記得總書記當時說的話,那些溫暖和鼓勵我將永遠記在心裡,激勵我用一生去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4年過去,福寧村年人均純收入已超過2萬元,扶貧車間、種植基地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鐵杆庄稼”,不少村民借著靠近鎮中心的地理優勢,開起了商鋪當起了老板。

   “搬出大山天地寬,村裡每個人都收獲了不一樣的人生。”謝興昌說。

   脫貧的“種子”育出“求變”的路徑

   作為福寧村黨支部書記,24年來,謝興昌參與和見証了閩寧鎮從“干沙灘”變成“金沙灘”的全過程,如今,他還想為村民做更多事。明年,村裡將開辦勞務輸出合作社,爭取讓更多移民變成產業工人,融入城鎮生活,把總書記牽挂的地方建得更好,讓大家生活再上台階。

   在閩寧鎮,產業扶貧是村民奔富的最大“靠山”。

   位於福寧村的富貴蘭(寧夏)實業有限公司由閩商出資,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服裝紡織品企業,其生產的防寒服、制服、校服、健身服等遠銷歐洲、南美洲、中東、非洲地區,吸納了周邊村子100多名婦女就業,月工資從2400元到6000元不等。為了讓婦女安心工作,公司投入40多萬元,免費為員工子女開辦了“四點半課堂”,配置圖書館,建起籃球場,購置體育器材等。“婦女出來就業,精神面貌就不一樣了,她的一人之變將帶來一家之變,甚至影響子孫后代。”公司總經理許上等說,這些年,女工們的生活悄然發生變化,會打扮了,會化妝了,有事業心了,也更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了。

   在閩寧鎮,扶貧既“富口袋”,也“富腦袋”。想要脫貧的“種子”隻要在心裡扎下根,就會產出無數“求變”的辦法。43歲的馬秀萍是車間一名縫紉工,不久前,她跟公司申請想買一台縫紉機,想利用休息之余做針線活補貼家用。“要想過好日子就要肯吃苦。”馬秀萍說。得知她的想法后,許上等當即決定免費送她一台將縫紉機:“如果所有的員工人人都能像她一樣有上進心,我將盡我所能提供支持。”

   “生活天天有變化,年年讓人有盼頭”

   建起來的扶貧車間不光改善了移民的生活,也為他們打開了看世界的一扇窗。

   在位於原隆村的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每天,這裡最熱鬧的場景莫過於女工“直播帶貨”,以及線下為抖音、快手、淘寶、拼多多等各大平台發貨。“化好妝,坐進直播間拿起麥,她們就是‘網紅主播’﹔走出直播間穿上工服,她們各當一面,分裝、打包、推銷產品、打印訂單、盤庫、算賬等樣樣在行。”扶貧車間負責人徐美佳說,2019年底,不少女工應聘時既不識字、也不會用電腦,半年多過去,她們邊學邊干,不僅一些人成長為業務骨干,還有的萌生出當“老板”的夢想。“每天看她們打扮得漂漂亮亮來上班,直播前集體開會學習,我打心眼裡高興。”徐美佳說,不斷學習才有不斷向上生長的力量,她們奔富的精氣神就是一家人改變的最大動力。

   如今,在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模式,不僅實現了貧困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也解決了“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問題。52名員工中建檔立卡戶有44人,實現穩定就業35人,他們中90%為婦女,平均月工資2400元。

   在閩寧鎮,年復一年,盼富的移民用實干澆灌夢想。8年前,當其他村民還在觀望時,背負1萬多元債務的路建花一家從隆德縣鳳嶺鄉魏溝村搬遷至閩寧鎮原隆村。“再不會有比當時更差的條件,隻要出來能打工,我就有辦法讓家裡生活好起來。”公公和丈夫長期生病,2個兒子正在上學,一家子生活的重擔全落在路建花身上。依托附近的種植基地,她靠打零工、組織勞務務工、承包基地的活兒,隻用3年就還清了所有債務。

   2016年,路建花到家門口的紅樹莓扶貧產業園從採摘工、服務員做起,2年時間成長為餐飲部負責人,月工資從2800元一路漲至5300元。孩子就近入學,丈夫也在園區打工,公公看病更方便,家裡新蓋了4間房。“生活每天都有變化,一年年讓人有盼頭。”路建花說,不搬出來一輩子待在大山裡,永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我們這一輩人出來,才能讓子孫后代有希望。

   作為永寧縣最大的移民安置村,原隆村既有過去艱苦的奮斗歷史,也有今日鎂光燈下的“聚焦”。一個“干”字,寫下了“金沙灘”裡的幸福人生。截至2019年,全村已有548戶2263人脫貧,剩余2戶16人未脫貧。2019年,村集體收入14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近萬元。(記者 宗時風 徐佳敏 王婧雅 王洋 文/圖)

<p>    <p  align=

  → 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貨架上整齊擺放著當地各種土特產品。

(責編:趙茉鈺、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