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產業扶貧激發農村活力——

村裡再也找不到閑人了

2020年05月31日08:34  來源:寧夏日報
 

5月28日,彭陽縣古城鎮田壕村村民海向平拿起背簍和鐵叉,來到青貯池晒料。青貯池旁幾棵紅梅杏樹枝上綴滿了拇指大小的杏子,“再有幾個月杏子就熟了,兩頭母牛也該產犢了。”海向平用力揮動手中的鐵叉說,“現在養牛可講究了,青貯飼料喂養育肥牛長膘快,用干料喂養懷孕母牛,產牛犢率高。”

海向平文化程度低,之前採用傳統放牛方法,不分品種一股腦兒喂養,一年下來不賺錢不說,還虧本。

看著左鄰右舍的育肥牛一頭比一頭壯實,牛犢一個接一個產,海向平非常著急,妻子催促他到外面學習,看別人怎麼養牛。

“人家有文化,可以從網上、書本上學習養殖方法,我隻能靠問了。”海向平下定決心,隔三岔五就到鎮上找畜牧技術人員咨詢,到古城村養殖大戶家學習養殖方法。

“一天添加兩次精料,飲兩次水,一次不能加料太多。”海向平邊學習邊實踐,漸漸掌握養殖基本知識。

借助當地政府扶持養殖產業政策,海向平在家門口的空地修建了一座青貯池,購置高功率鍘草機,把騰出的土地全部種上青貯玉米。“今年年初出欄2頭牛,圈裡還有8頭牛、16隻羊,下半年還能再添幾頭牛。”

近年來,彭陽縣堅持“特惠+普惠”產業扶貧政策精准施策,實施“貧困戶產業增收項目”和“產業富民全覆蓋項目”,累計整合財政涉農資金4.9億元,扶持1.4萬多戶貧困群眾發展“5頭肉牛+30隻羊”及其倍數增長規劃、“雞菜花”、“林藥蜂”等多元化致富產業。

行走在彭陽縣各地,到處是忙碌的身影。

彭陽縣以家庭牧場、養殖專業戶培育和肉牛(羊)節本增效科技示范技術推廣為重點,打造新集、古城2個萬頭肉牛養殖示范鄉鎮和挂馬溝、白草窪等4個種養一體化千頭肉牛養殖示范村,培育了古城挂馬溝、紅河文溝等26個以安格斯、西門塔爾為主的優質高檔肉牛養殖示范村,示范帶動養殖戶1.5萬戶。

沿著萬畝林帶,從古鎮一路來到彭陽縣白陽鎮周溝村張磨組,村民張永強忙著搭建菜棚。張永強原來在外地工作,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業發展,他辭去原來的工作回家創業,在山清水秀的悅龍山開了一家農家樂,年收入10萬左右,客源遍及周邊市縣。

今年,張永強借農家樂靠近縣城的地理優勢,在耕地附近辟出一塊地,種上各種蔬菜,供游客採摘。

彭陽縣在推進旅游產業發展中,構筑集生態觀光農業、餐飲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多模式、多層次鄉村旅游產品體系,依托“梯田花海”等資源優勢,促進鄉村旅游帶動農村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種的是高標准機修農田,養的是高利潤育肥牛,再不努力那就白活了。”古城鎮高庄村黨支部書記劉振權說,現在的農村,不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有事情干,不是外出務工賺錢就是在家搞養殖、忙種植。

“一頭1歲育肥牛2萬元左右,足月牛犢近萬元,牛變成了金疙瘩。”今年62歲的裴用鐸家住古城鎮高庄村,孩子外出務工后,他和老伴種植20多畝地,年收入3萬多元。

2018年,高庄村對山地整修,建成高標准農田,玉米平均畝產提高至800多公斤,胡麻等經濟作物平均畝產提高至200多公斤。水地玉米平均畝產提高至1000多公斤。

“現在的農村人,放下碗筷,不是下地,就是進牛圈,沒有一個閑人。”劉振權說,高庄種植青貯玉米2000多畝,牛存欄700多頭,常住戶280多戶,戶均3頭牛。

(責編:高嘉蔚、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