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紅色新長征 綠色新生態

2020年03月31日10:22  來源:人民網
 

  “紅色新長征,綠色新生態,讓我們去寧夏,給心靈放個假”。兩年前,我代表寧夏參加在江西舉辦的中國紅色旅游聯盟成立大會。會前研討時,24個省(區、市)旅游部門負責人、旅游專家學者等齊聚一堂,交流紅色旅游發展經驗,描繪紅色旅游新藍圖。當談到寧夏紅色旅游時,我便用了開頭這句話進行概括推介,得到了與會代表的共鳴和好評。雖然它不足以完全展現寧夏紅色旅游發展的全貌,但仔細回想還是能道出寧夏客觀實際,體現應有的新發展理念。

  寧夏,是一片有著光榮傳統的紅色土地,長征給寧夏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紅色記憶和歷史遺產。六盤山,是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也是著名詞章《清平樂·六盤山》的誕生地﹔將台堡,是紅軍長征最后的會師地,也是紅軍長征勝利的結束地﹔鹽池縣,是紅軍長征解放的寧夏第一縣,也是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自治政府,開啟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先河﹔《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有三分之一內容是在寧夏完成,該書作者埃德加·斯諾曾為紅色寧夏區域採訪的第一位西方新聞記者,也正是他把寧夏第一次介紹給了世界人民,為世界人民了解寧夏打開了一扇窗戶。

  講不完的紅色故事,道不盡的紅色情懷。自2015年從浙江到寧夏工作以來,通過對區情的逐步了解以及對一些紅色事件的認真梳理,我一直在思考寧夏紅色旅游的發展。特別是在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時一下飛機就直抵六盤山腳下的將台堡,在長征三軍會師紀念館語重心長地指出“長征永遠在路上。這次專程到這裡,就是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對於這種不忘初心、堅持到底、敢於勝利的長征精神,我一直視它為中國人民的不屈脊梁和民族精神。但正是從那刻開始,我將它又看作是六盤山人民的紅色基因和精神食糧,我開始重新審視寧夏這片紅色土地,開始深入理解“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開始對寧夏紅色旅游發展由感性認識升華至理性思考。這個思考裡既融入“旅游+文化“的工作理念,也融入“旅游+扶貧”的戰略意識,更包含著對寧夏全域做好“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旅游”的長遠期盼。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在浙江安吉的余村,我們可以領悟“兩山理論”為何發源於此,可以看到一個“中國最美鄉村”的樣板標准。在寧夏西吉的將台堡,我們可以在紅色旅游產業發展中看到鄉村振興的廣闊未來,可以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感悟我們這代人該如何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透視央視首播的紀錄片《六盤山》,我們還可以在金錢豹的回歸中明白綠水青山的戰略意義,在林月嬋的見証中觸摸精准扶貧的偉大成就。寧夏是革命老區,又是西北重要生態屏障,理應矢志不渝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紅色旅游和生態發展常葆常新,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其“兩色”“兩新”和諧共生的現實意義將會更加突顯。這或許可以說是對“紅色新長征,綠色新生態”的一種詮釋。

  南有安吉,北有西吉,從村到鎮,由點到面,守正創新,精准脫貧。有個景區叫余村,它在“兩山”理論指引下擺脫經濟貧困和生態惡化,依托生態發展建成以村為單位的開放式4A景區,如今正在結合周圍文旅新業態力爭打造開放式5A景區﹔有個小鎮叫將台堡,它在“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的精神指引下,依托優質生態和紅色旅游協同發展,未來可以整合六盤山周邊的紅色資源打造開放式的紅色旅游特色小鎮。如果視野再開闊點,步子邁得更大點,寧夏還可以探究如何通過“南北相應”和“東西協作”來更好地形塑紅色旅游的區域品牌。從“兩山理論”的深入人心到“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的全國響應,從“閩寧合作”播下的精准扶貧思想種子到全國學習“閩寧模式”共同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從“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引領到“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的偉大號召。若結合寧夏多年發展歷程去理解這些新思想和新實踐,這不正是講好寧夏乃至中國紅色旅游故事的題中之義?若轉換視角跨區域跨領域去研究這些新成果,是否還可將之歸結為"兩吉理論一脈相承,紅色綠色相得益彰"?我想這也是自己對寧夏紅色旅游發展理性思考的一種緣起。

  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旅游。通過精准定位,為其高質量發展“強魂”﹔通過精心謀劃,為其高質量發展“增味”﹔通過精品引領,為其高質量發展“展魅”﹔通過精誠合作,為其高質量發展“賦能”。當前,國家正在實施《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寧夏已被列入長城和長征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范圍,發展紅色旅游更是恰逢其時。相信,在“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寧夏紅色旅游發展定能行穩致遠,較好地實現政治、經濟、社會三者效益的有機統一。

  (作者:張仁漢,人民日報人民文旅智庫研究員,寧夏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文旅寧夏》主編)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