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市:堅持問題導向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著力解決五大問題

2020年03月12日08:34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人民網銀川3月12日電(趙茉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寧夏靈武市針對社區資源沉不下去、部門力量抓的不實、黨員群眾發動不充分等問題,堅持“點上試行,面上推廣”工作思路,在14個居民小區開展試點,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重心下沉服務居民”為重點,推動治理機制由以社區為單位向居民小區為單位的網格化管理模式轉變、服務力量由社區集中向居民小區下沉轉變、服務方式由從面上報送轉辦向點對點直接服務轉變,進一步完善城鄉社區治理機制,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貫通黨建引領“強組織”,推動治理責任再壓實,解決黨組織延伸不到底問題。靈武市針對黨組織沒有延伸至居民小區,緊急情況下社區黨組織在指揮調度小區力量、推進工作落實方面手段有限的問題,探索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居民小區黨支部—功能型黨小組”四級組織體系。在現有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的兩級黨組織架構下,升格14個社區黨支部為黨總支。同時,按服務群眾實際需求,設立綜合管理、醫療服務等若干個功能型黨小組,形成“一區一支多小組”的組織構架,將黨組織沉入小區、細分到樓棟,面對面精准服務。目前,按照整合資源就便和提供服務就近原則,靈武市已升格社區黨總支4個,在14個試點小區新成立居民小區黨支部5個。

服務貼近群眾“零距離”,推動治理效能再優化,解決服務居民成效不顯的問題。針對社區服務缺少精准性和精細性,問題和需求不能做到完全匹配,離黨員群眾期待仍有距離的問題,靈武市從“小切口”入手,用好功能型黨組織。對小區群眾需求進行征求和梳理,列出問題清單,包抓部門認領、社區對接轄區單位協調解決,並且支持和引導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認真履職。同時,在試點的居民小區探索駐地單位負責人兼任功能型黨支部書記。

整合有效人員“促善治”,推動治理力量再壯大,解決社區治理力量發動不到位的問題。靈武市社區治理存在在職黨員向社區報到制度運行不暢,對包抓單位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開展共建服務活動缺少硬性制約,各類資源不能有效下沉,疫情初期存在調不動人、管不住門等突出問題。

對此,靈武市以社區工作者、網格員、黨員志願者等為骨干力量,將街道劃分為129個網格,將包抓部門黨員、社區直管黨員、物業公司黨員、離退休黨員等各方力量全部納入小區治理隊伍,融入到網格中,壯大治理隊伍和力量。目前,已有3654名黨員主動到所在社區(村)報到,以實際行動“亮身份”“樹形象”,助力基層社區治理。同時,設置“紅色樓棟長”,黨員認領樓棟,實現網格管理到樓棟,由居民小區黨支部統一領導指揮。

此外,靈武市拓寬服務打造“微陣地”,推動治理空間再延伸,解決小區黨組織活動無陣地的問題。當前,靈武市有一半多小區屬於無物業小區,有物業小區物業用房、空置房等資源相對充裕,而無物業小區門房、大門等設施老舊,服務黨員群眾陣地不足。靈武市堅持“分類分步精細化”思路推進小區工作陣地建設,通過與物業公司合用、租用等形式,充分調動包抓部門、轄區非公企業、物業公司等積極性,盤活社區、小區現有陣地資源。同時,逐步讓小區陣地成為居民議事、學習、討論、交流的場所,將黨組織精細化服務拓展至居民家門口﹔在無物業小區,新建小區黨支部服務用房,最大限度便利黨員群眾。

此外,靈武市強化工作保障“激活力”,推動治理基礎再夯實,解決考核激勵不到位的問題。保障力量不足成為制約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的關鍵因素。對此,靈武市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居民小區黨支部工作經費按小區居民人數每人5—10元的標准,從市黨建工作經費列支,對承擔治理任務的工作人員按月發放任職補貼。同時建立健全包抓部門與城區街道“雙向”考核評價機制,把居民小區治理作為街道社區年度目標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最大化發揮“星級考核”指揮棒作用。

(文中圖片均為靈武市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趙茉鈺、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