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護一體,新養老觀念下的新型養老模式受歡迎——

“夕陽紅”帶旺朝陽產業(聚焦產業消費“雙升級”⑤)

2020年01月16日10: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星堡香山長者公寓的住戶李爺爺在展示他和朋友們一起寫的對聯。記者 孔德晨攝

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養老需求顯著增長,催生了多種新型養老模式和產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同時明確要加快建設養老服務體系。近日,《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出台發布,更標志著中國養老服務標准體系的基本形成。

養老產業和消費的“雙升級”體現在哪裡?從何處著力?未來養老產業發展的趨勢如何?

“保姆荒”折射養老供給不足

——“不到迫不得已不住養老院”的傳統觀念正發生改變,養老服務供不應求

快過年了,王先生夫婦因工作無法回家鄉陪伴父母,偏偏他們為父母請的保姆又回老家了,這讓王先生很發愁。

“我們兩口子工作比較忙,經常出差,家裡老人年紀大了沒人照顧,隻好各請了一位住家保姆。”王先生說,“但是保姆過年也得回家,這半個多月的空白期實在不好處理。”王先生表示,自己既不放心讓老人自己在家,再臨時請一位春節期間照顧老人的短期護工又很難,幾乎每年都會為類似的事情煩惱。

提到把老人送去養老院,王先生有些顧慮。“一是養老院‘一床難求’,口碑好的養老院床位往往要排隊等好幾年,供不應求﹔二是去看過一些普通的養老院,基礎設施又不太好,肯定不如在家舒服。”王先生說,“如果有好的養老院,我們寧願多花點錢也要讓爸媽過得舒心。”

每到春節臨近,城市裡幾乎都會出現“保姆荒”。國家統計局去年發布的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達到11.9%。曾經,許多家庭不願意選擇養老院,老年人覺得沒面子,兒女擔心被認為不孝順。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家庭結構小型化,人口流動性增強,傳統觀念逐漸發生改變,整個社會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快速增長。此時,養老機構供給不足、養老服務不完善的問題顯現出來。2018年,全國登記在冊的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700多萬張。而據有關機構按照65歲以上老年人中有10%的人有需求且願意入住養老院測算,床位缺口約900萬個,遠遠超過了現在市場上的已有供給數量。

近來,國家推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對准養老產業存在的難點痛點。去年初,國家發改委牽頭推出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按照“政府支持、社會運營、合理定價”的基本思路,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吸引城市政府和企業資源參與,擴大普惠性養老服務供給﹔去年3月,《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准發布,填補了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准的空白,養老院也有“五星級”﹔隨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通過緩解供求矛盾、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加強養老服務相關的人才培養等措施,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而此次《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作為中國養老服務領域的第一項強制性國家標准,更為養老服務質量劃清底線。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表示:“面臨全球規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續時間最長的老齡化進程,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我們希望通過制定實施標准可以進一步規范和提升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讓老年人安全養老、放心養老,享受高質量養老服務,更好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似賓館,又似家”

——醫、養、護一體的養老公寓受歡迎,養老服務更加多樣化

養老觀念的轉變促進了消費升級,在吸引投資者進入這一領域的同時,也催生出一批養老新業態。不同於普通的養老機構,醫、養、護一體的養老公寓大熱,受到不少老人青睞。

走進復星康養旗下星堡香山長者公寓,公寓大堂一個憨態可掬的AI機器人吸引了記者目光。公寓院長介紹,這個機器人可以與住戶們說話解悶,住戶也可以通過語音互動,了解當天天氣等多項信息。“公寓的一層大會客廳是平時老人們經常活動的地方,餐廳也設置在一層,二層三層是住宅區,樓下還有一層設有健身房等設施。”院長說,“公寓裡目前有32戶住戶,三樓已經住滿了,醫務室、治療室設備齊全。可以說,這棟公寓基本滿足了老人們吃、住、養、玩的所有需求。”

85歲高齡的張奶奶是這裡的老住戶。她很看重養老機構是否配備迅速、便捷、周到的醫療照護。“有一次我突發高血壓,按下房間呼叫鈕還不到10秒鐘,醫護人員就趕到了。”張奶奶感慨,“我要是一個人在家,叫120都沒有這麼快,叫鄰居肯定也不如這裡專業。星堡公寓的應急醫護處理非常好。”73歲的李爺爺是公寓新住戶,一個多月的公寓生活讓他十分滿意。在他看來,這類新型養老公寓給人一種“似賓館,又似家”的感覺。“‘似賓館’是指它的格調,似家是指它具有家的舒適溫馨。”李爺爺說,“這裡讓住戶放鬆自我、享受生活。”

民間資本紛紛進入的同時,國有資本也向康養產業探索轉型。

國投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是中央企業國家開發投資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國投健康黨群工作部有關負責人張曉葦回憶,2013年,國投首次提出要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時,公司內部許多員工非常意外。“一方面,中國人‘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中國養老產業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感覺既沒有市場又難有回報。”經歷一番探索,國投健康成功轉型。“國投做健康養老是從老人最困難的方面入手。”國投健康董事長劉劍說,“我們從滿足失能、失智和高齡老人的需求入手,在市中心開展業務,讓老人住在公寓的同時能夠貼近家庭、貼近醫療、貼近社會。”

對接市場上不同的需求,豐富多彩的養老服務也發展起來。這個冬天,復星康復養老產業發展集團就推出了“喘息式”照護服務,也就是專門針對假期一些保姆回家、老人缺少照顧的情形,可以短時間入住養老機構。“這種新服務很受歡迎,也從側面說明這個市場很大、需求多樣,做養老產業要細化研發,提供多樣的個性化服務。”其負責人表示。

康養產業剛起步

——中等收入群體的壯大,呼喚更高品質養老服務

養老企業該如何尋找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之間的平衡?

國投健康有關負責人表示,國有企業既有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的使命,又有為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經濟責任,還有為人民美好生活補短板的社會責任。健康養老產業關乎國計民生,不能單純從盈虧的角度去考慮。國投進入健康養老產業,主要是發揮國有資本優勢,在“微利”的基礎上探索健康養老的各項標准、業務路徑和經營模式,促進規模化、連鎖化產業模式的形成與發展,從長期來看,發展態勢良好。而一些民營投資者表示,目前進入養老領域,一方面是因為國家有政策鼓勵,在基礎設施、貸款等方面都有扶持﹔另一方面,是看好這個領域未來的發展前景,盡管不會很快收回投資、獲取利潤,但值得長期運營,預計也將有穩健的綜合性收益。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養老是當下迫在眉睫的問題,要把市場機制和公益機制有機融合在一起。市場有優勢的領域,讓企業去大展身手。政府要做好兜底和普惠。

未來哪些類型的養老產業將快速發展?復星康養企業負責人認為,康養產業是朝陽行業,是一個萬億元級的大市場。過去十多年,市場經歷了比較粗放的發展之后,產生了大量有養老需求和支付能力的中等收入群體,他們的觀念已經轉變,對高品質養老的需求較高。所以,中高端養老機構是以后產品開發的趨勢。其次,養老產業會向著“高齡養老”的方向側重,由於醫療科學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提升,老人的平均壽命將逐漸增長,相應地,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群會更多,作為養老產業開發運營者,需要提升這一層面的承載力和運營力。此外,他認為未來以社區為基地,小規模、多功能,為社區家庭提供的健康照護服務會更有吸引力。

同時,普惠養老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正全力推進,使參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達到40張,護理型床位佔比超過60%,解決養老服務“買不起、買不到”的難題。(記者 孔德晨)

(責編:趙茉鈺、寬容)